拖垮电台的那根手指

关于Era FM几个DJ突然脑残侮辱兴都教卡瓦地舞一事,不必讨论鲜明的对错。我说“突然脑残”其实是善意的,这表示我不相信他们心存恶念,纯粹一时好玩失了分寸;尽管有印裔社群代表接受道歉,但MCMC已介入调查,无论是DJ还是电台都“有排烦”。
在所有讨论中,有一个关键人物始终没被关注。这个人不是拿督丹斯里,不是艺人明星;他职位不高,薪水一般;他的“作品”天天让你看见,你却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仿佛无权无势,但他的手指或脑袋忽然抽筋一下,可以推倒整家媒体机构。这个人,叫做“小编”。
小编原是网路编辑的昵称,试图拉近编辑和网民的距离。但使用昵称的另一面意思是:这不是什么专业,人人可做。不只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胜任,连公司也认为随便找个人就可以了。这不是很容易的工作吗?把记者、DJ生产的内容发布到社媒,顺手补上一两句“画龙点睛”的文字,就行了。
小编的KPI(如有)估计不外乎每日发布量,尽可能用哗众取宠的惊骇标题提升触及率。小编多是年轻人,一方面因为和社媒一同长大的年轻人才有足够的网络嗅觉;另一方面是资深媒体人不屑也没时间做这个工作。于是,一个入世未深、或许也欠缺文化敏感度的年轻人,就掌管了企业面向群众的窗口。我这么形容,吓人吗?
也不一定就可怕,年轻人当然能胜任这份工作——如果公司有提供完整的工作指南、给予全面的训练 、灌输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好让他能自主地、正确地生产和筛选内容。有几家公司敢说都做到了?如果都有做到,小编应该会意识到DJ的那个玩笑好像不太符合国情。
就算小编彻底白目,如果公司另设把关机制,内容刊出前先经资深前辈审批,我肯定无论是涉事DJ抑或其他同事都会嗅到视频不妥,也不至于导致公关灾难。这下MCMC要吊销电台执照,就因为有个小编傻傻按了Publish。其他公司和社媒经营者,须引以为鉴。
我不是说DJ没错,那些私下的玩笑确已表现了他们的不敏感和不成熟;工作环境中缺少他族同事,也会让他们悬浮在自己的泡泡之中;若有他族同事,总有人能提个醒吧?如今泡泡一破,大家都坠跌在地板上,眼睁睁看着即将塌下来的天花板。那个无名无姓的小编,不知会转去哪家公司继续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