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实施演讲”
这是一位本地大学生传给我的电邮主题,为了这么一句话,我纳闷了几天,到底他的中文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我相当肯定他平日讲话必不会吐出如此怪异的句子,就算他给我很口语的写“请您到来演讲”,也正确得多。
演讲就演讲,不必“实施”,中文不是这样写的,这通常是把英文直译中文时发生的毛病,但我想来想去,英文也构不成“实施演讲”这样的句子。
我想,媒体得负上部份责任。新闻工作分秒必争,新闻来源通常是国外通讯社,原文是英文,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翻译妥当,文字精确与否、优美与否,都是次要。我多年前授课便随手从报章摘来例子:
病例:职工会要求马航对罹难机组人员家属提出的援助需要作出回覆。
修正:职工会要求马航回覆罹难机组人员家属提出的援助要求。
病例:马航高层至今也未正式向职工会汇报和更新这起事故的最新消息。
修正:马航高层至今也未正式向职工会汇报最新消息。
病例:基于这个原因,美国决定向更多俄罗斯银行实施制裁。
修正:因此,美国决定制裁更多俄罗斯银行。
你看,修正以后的中文不是更简洁有力吗?说不定还能帮报社节省纸张,写好中文还有助环保!
此外,广告也是荼毒中文的另一因素。在马来西亚的广告文案通常先撰英文,然后再翻译中文,常常做得很马虎。广告街头巷尾皆可见,看多了恐怕会不知不觉地把那些病句学了起来。况且单凭字面翻译,有的语义会走样。
多年前一啤酒品牌用一成就非凡的角色做宣传,英文文案说:“Why not you?” 意思是“你也行”。但中文译成:“为什么不是你?”这感觉就大相径庭了,像妈妈骂儿子,别人都做到的事,干嘛你那么没用做不到?比较接近的翻译,我想我会用“何不你来?”这样才有邀约的意思。
中文污染的情况也不是马来西亚特有的,连台湾也一样,记得诗人余光中曾经撰文指正。很多人老觉得句子写得越长就看起来越有学问,其实正好相反。文言文尽管在现代难派上用场,但里头有中文言简意赅的精华,值得吸收。
那封电邮的内容写得还不错,不像主题那么怪异。本来我想回覆“我实施一个考虑的动作”调侃调侃,但想想毕竟是学生,算了。
2017.12刊于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