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马,考满分等于不及格

549340404 1341481383999703 7571280509214302292 n

关于黄煜轩成绩顶尖却不获本地大学首选科系录取,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三十年前我还在求学时,这种事情早就听多了,三十年来有什么不平还没说过呢?

学生说了,家长说了,师长说了,学者说了,政客说了;那些制度问题我懒得讲的你通通早已懂得。高官别来跟我说制度完好,我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面对这些毛病的都是非土著学生?控诉的控诉过了,承诺的承诺过了。三十年不变的事,再三十年也不会变。所以,来讲一些不相干的东西吧!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科维曾让学员比赛掰手腕,规则很简单:两人对决,一分钟内赢家可获奖金若干。双方拼死拼活地分了高下之后,科维才道出个中奥秘:其实只要彼此合作,这次你赢,下次我赢,一分钟内不断你来我往,两人都能赢得多份奖金。他用这个教训来说明“双赢”,合作比单方面争输赢收获更丰厚。


然而我接收到的讯息倒不只是双赢,而是凡规则皆有漏洞,在游戏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更需要小心检讨规则。比如说有一个瘦子营养不良,因为国家把奶粉都分配给邻居了,胖子的手臂粗过瘦子的大腿,瘦子却被逼和他们掰手腕,一般情况下自是必输无疑,怎么办呢?

用科维的心法,不争眼前输赢。瘦子也有优势的,比如身体轻盈跑得快,“得天独厚”的邻人太厚重了,除了掰手腕什么都干不了,其实需要瘦子支援,双方总会发现需要合作,这局你赢,下一局让我赢,共同捞取长远的利益。胖子叫阿里,瘦子叫巴巴。

两年前首相扬言立法遏止阿里巴巴文化,这种陋习造成1%GDP损失;然在立法之前,何不先想想这文化是怎样培养出来的?你要继续“扶弱”,被扶持的弱者就会和有能力的强者在制度的漏洞中争取”双赢“;就算有新的法律,大家会在当中找新的漏洞,因为双方都无法独立生存。

制度不换,没什么好说的,困在里头的人继续求双赢,除非有能力或机遇跳脱这个制度。国会议员李健聪说他帮助的学生在STPM考获满分,却申请不到国内大学首三选择,后来这学生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录取,还得到奖学金。他没透露这个学生是什么族人。你觉得这位有幸跳脱制度的学生还会回来吗?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