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兴都庙事件阿克玛似有理,不过……

要拆除130年历史的兴都庙,好让路给清真寺?目前拆庙建寺皆暂缓,各方继续协商。素来激进的巫青团长阿克玛,指责代表兴都社群的安美嘉不可理喻,庙建在私人土地上,地主要拆要建都只算行使应有权力而已。咦?这回阿克玛好像有点道理。
先说说另一件事,不久前电台DJ揶揄卡瓦蒂舞,我发了个TikTok视频解说大宝森节的由来;影片是华语的,却出乎意料地在兴都社群中广传,前后引来上万点赞,近千留言,都是道谢的;大家说虽听不懂,但感谢我关注,没料到华人也会在乎。
这表示什么呢?那个“玩笑”对兴都社群的情感伤害很真实,会如此深切是因为伤害是经年累月存积的。大马旅法印裔作家Preeta Samarasan曾写长文《种族之梯》解释大马印裔如何弱势,华人在大马不是最少数的,尚且不时感到权益受威胁,我们可想象更为少数的印裔如何草木皆兵。有人触碰他们的界限,他们当然敏感地反弹。
若要说理,庙址的土地原为隆市政局所有,是依程序建在政府土地上的;市政局把地段出售私人公司,兴都庙代表律师苏仁登声称委员会当时毫不知情,交易两年后才知晓。我卖店屋都要知会租户啦!何以发生沟通断层不得而知。
但就算兴都庙知情又如何呢?清真寺的名字定了(那么巧是首相的口号马达尼),动土嘉宾定了(恰好又是首相),有意拆庙的消息传出来了,兴都庙方面除了对政府和大众呼吁保留百年古迹,还能有什么筹码?
地主和兴都庙之间的协商已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十年,甚至愿意负担迁址的费用;虽未有方案,可见诚意。地主声称这不是拆庙,市政局也承诺不会拆庙,都知道事件的敏感性。然而大家只是小心挑字眼罢了,不是”拆“,是”迁“,但在迁移的过程中,岂能不拆旧址?
这不是逼迁,至少还没演变成那个样子。到了哪个节骨眼,是不是要劳烦首相还是哪个政治领袖,以英雄之姿出手“协调”、“拯救”?阿克玛、地主都有理,然倘若有理无情,这件事将会在印裔伤疤累累的心头上再添一刀,他们会以最简单的诠释铭记此事:拆兴都庙,建清真寺。无论怎么包装,结局都会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