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
青运头头吴袺濠老爱说他们办的“老板开讲”系列得感激我的启发,我总说不关我的事,但又好像有点干系。事缘前几年我出版了《马来西亚创业菜鸟全攻略》,他们偶然看到书,遂萌生了办创业讲座的概念,不只找我演讲,还请我当顾问。后来这个平台越办越成功,让很多年轻人和企业家结缘,产生许多商机。
最近上电台谈出版,主持人劲程问我为什么喜欢出版,因为书总有许多故事,不只是书里头的,还有书以外的。多年前我还只是写作人时出版了诗集《相思扑满》,历时十年后终于绝版,松一口气。某日一位老师说有个学生孙平刚买了书,要找我签名。我觉得奇怪,不是卖完了吗?老师说孙平喜欢我的作品,走访多家书店后终于找到剩下的一本。写诗知音难觅,因为一本十年老书,多和一位年轻文友结缘,孙平大概想象不到给了我多大的鼓励和感动。
这本诗集还有一个老故事,有一回在购物中心碰到极漂亮的女生在销售活动中派气球。我是个很害羞的人(不管你信不信),始终不知如何开口自我介绍,只是一直排队拿了好几多气球。后来我到书店买了自己的书送她,她当然不要,我可是个一直拿气球的怪人呀!我急了,打开书本扉页展示作者照片:“我写的。”后来她收下,彼此认识了。(没有,后来没有交往。)
除了作者的身份我同时也是读者,像《思考致富》这样的励志书曾给我很大冲击,改变我的事业。作者很早已经不在了,但他的文字还在影响着我。写作著书,是一人对多位读者的事业。出版,变成多对更多,为众作者和读者建立更多的连接。我喜欢出版,正因为书本建立的这些连接会催化思想,促成一些事情发生,影响社会,而这些事情又是无法预期的,像《创业菜鸟》间接促成系列讲座,这是种奇妙的浪漫。因为出版和书,我结识了许多平常不会接触的人,来自各个领域,比如羽球国手吴柳莹、演艺圈的李欣怡、评论家杨善勇等等,让我学习更多。
也只有实体书有这样的效应,我并不否定电子书的价值,我也是电书读者,但那一本一本沉甸甸的纸本书的确比较实在地存在,看得到摸得到,还能包容更多创意。最近我们在试验书还能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和一亻一半合作设计了结合魔术的杂文集《杂乱有章》,赢得“金点设计奖”标章。这样的纸书除了买卖,还可互相馈赠。早前在英国发起的地铁丢书计划,行人捡到还可扫描二维码查看书本漂流记录。纸书有作者和读者的体温,电书没有这种感觉,始终是很功能性的。
网路时代总有人在预言纸书会消失,但始终没有发生,也相信不会在未来十年发生。时代的巨轮谁也挡不了,也许有一天纸书真会演变成像黑胶唱片、拍立得照片那样小众,但,谁说那不是另一种浪漫的存在呢?
2017.10.02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