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企业猴子

我是企业猴子

听过这么个故事:科学家把一群猴子关在笼子,中间挂了串香蕉,伸手可及。一只猴子要去拿,外边的科学家就用强力水泵往里头喷水,喷得所有猴子都东歪西倒。水停以后,又有另一只猴子想拿香蕉,科学家又再喷水。不多久,再没有猴子敢去碰香蕉。

之后,科学家把一只猴子捉出来,换另一只进去。这只新仔不知前因,看到香蕉就想拿,其他吃过苦头的猴子赶紧合力把它拉下来。科学家继续把猴子逐一换掉,同样的事重复发生,有趣的是,连新仔也会和其他老猴一起制止新进的猴子拿香蕉。到最后,整个笼子里没有一只猴子有遭受过水祸,但都只能盯着香蕉,没谁敢去碰。

我刚进入出版社时,没发觉自己就是这么一只猴子,依循 现成的作业流程、看原有的报表,偶尔会怀疑某些步骤是否必要,但思变的念头很快就被琐事淹没。后来扩充业务,聘请了新同事,都变成和我一样的猴子。其中有一只比较多话,她忍不住问了一件小事:为什么在办公室要脱鞋?


是呀,我也曾在心里问过,但想这已是大家的习惯,我顺从就好。她问了我心中的问题,我反问她为什么,她说,卫生啊!地板上蟑螂老鼠什么都可能经过,赤脚不是很那个吗?我好奇了,问问同事为什么办公室内要脱鞋,没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大概就只因为前老板喜欢这么做罢了。于是,我要求全民穿鞋,大家马上同意,有趣的是事隔数日我回到办公室,大家还是继续脱鞋,尽管大家口头上都认同穿鞋方便。

我想起清代刘蓉的文章《习惯说》,陋习成了常态后,就算有更好的做法,也未必马上适应,因此“贵乎慎始”。从一件穿鞋脱鞋的小事,可以延伸思考企业的大事。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或习惯,在组织内根深蒂固后,是很难撼动的。一间公司的文化最好在草创之初,创始人就应该有长远的想法,并定期检视组织内的价值观和行为表现。文化几乎决定了行为,假设公司是十分功利主义的,那么业绩可能很不错,但同事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就紧张起来。反之,若价值观在于做对事情,那么就有可能敢于冒险牺牲盈利,做有社会意义的书种。

企业像火车,无论是往哪一个方向,一旦开动了,掉头大费周章。十人的小公司尚且连穿鞋脱鞋事都无法马上改变,你想想大如普腾、马航,能怎样转弯呢?

死定的。

2016.07.04刊于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