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怡和我其实一致认同关于演出幕后的事,观众是不在乎的,表演者不该多说。
我认同,尤其因为我也是魔术师,观众来看戏法,魔术师不应泄露秘密破坏惊奇的感觉,观众更不需要知道魔术师练习秘技练得多辛苦。
脱口秀也一样,观众是来大笑一场的,演员背后的努力理所应当,不要说来讨拍。
但我又想,脱口秀毕竟和魔术不同,魔术有一部分是“假”的,表演时我在饰演一个有魔法的角色,绝大多数时候在表演别人创作的套路,尽管加上了我的呈现方式和台词,始终不完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的脱口秀却是“真”的,像我的文章一样,用我的生活和观察作素材,创作成逗笑的段子。
演脱口秀时我确是我,像写文章一样,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众交流;观众通过演出认识的是我这个人,那么,我说说幕后感触,分享这一路如何走来,也许对读者来说还是有趣味的。
回顾我的首秀实在叫我汗颜,以为自己都懂,其实并不,自我要求太低。首秀中的确也创作了几个至今还叫我满意的笑话,但为数太少,问题出在当时并未掌握写笑话的结构,我只是在写”好笑的故事“。
能看出过去的毛病,多少表示我成长了吧?这两年读喜剧理论,不停记录点子,创作笑话,甚至开发了笑话计分系统提高效率;
我不断观摩其他演员的表演,一有机会就上台演出,尽量磨练自己。我不确定自己进步多少,进步得够不够快,但偶然发现那些蜕变,依旧让人欣慰。
今年的《滋事份子》完全由我主导,创作方式和以往截然不同,内容打磨得更久。
我一直担忧这个方法的成效,最终证明确实比以前更好,算是摸索出了新的路线;但我并不自满,现在的我更清楚不足之处多着。
我还想多到几个地方再演几场——每次演完都会有这样的纠结,辛苦创作的演出,不多演几场好浪费。
欣怡说表演者的心路历程不必多谈,她自己后来不也写了?只是没我这么啰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