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强调规范华语了吧!
如果我认同一小组人所推崇的规范华语,就表示我也认同自己大半辈子都一直在“讲错话”,而且以后也还会继续错下去,一路错到死,多挫败。
最近有人朋友对《马来西亚华语特有词语词典》颇有微词,认为把我们的“破华语”集成词典等于承认其地位,让它“登堂入室”,成何体统?但我心想,这些破华语你也在讲呀!和我一样讲了整辈子。我们还要继续否定自己到几时?词典并非只用来规范语言的,而是反映民间用语。“Long time no see”文法破成这样,都收入牛津字典了,我的美国朋友还不知道它源自华语。
这个课题我曾经用开玩笑的语调讨论过,写得圆滑,不想得罪朋友;我一方面说语言因环境变化乃必然之事,另一方面又承认语言规范的功能。如今重谈是因为我的立场走向“极端”,认为规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多余的,别管它。以他人的标准来规范自己,是因为对自己的文化没有信心。
没有信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大马华人人口和大中华圈相比实在太少,中台文化海量输入大马,让我们直面语言上的差异;因为对方的文化强势,让我们觉得那些才是“对”的,那才是标准华语的”圣杯“(Holy Grail),然而英语“圣杯”寓意崇高却虚幻不可及。我们人数相对少,但单以670万这个人数来看,怎样也不算是个小社群。我们聚集在这里生活了那么久,形成自己的语言习惯,这些习惯就是和中国台湾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各地口音、用词不尽相同,澳洲、英国、美国的英语不尽相同;美国德州和纽约的英语不同,黑人白人的英语不同,没谁会怀疑自己的语言习惯,不会有澳洲人特地拿美国人的一套来规范自己。你打开手机里的谷歌语音助理去看看英语设定,英语不止一两种,而是13种,包括新加坡、印度、泰国和尼日利亚英语。连最美国本位的公司也意识到了,英语去到印度人嘴里就只能按照印度人的规矩发音,规范什么?谁能规范?
我们只需要意识到中国台湾的华语和我们不一样,就够了。在和外国人沟通时,我会在能力范围内调整口音,讲话放慢一点,并适当地解释本土词汇。我想这下应该轮到中国、台湾的朋友来发现世界很大,华语走到南洋住了百年自然别有一番风貌,让他们来学学我们的“巴刹”、“银角”、“水草”、“巴冷刀”、“苏东”、“老鼠粉”。如果听不懂的话,现在有词典可查了。
2024. 01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