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轻视”才华的年代

这是个“轻视”才华的年代

在车里听着串流音乐时,演算法推送了一首熟悉的老歌【月半小夜曲】,但歌者不是李克勤,声音是陌生的,却撼动着我的鼓膜。这年头能打动我的音乐真不多,不是因为让心灵长茧,如果我十分诚实地说,真正理由或许是我潜意识中“轻视”音乐了。

不是说音乐不重要,它像米饭那样重要,但也和米饭一样垂手可得。这一代人还真不缺音乐,单说Spotify,目录有一亿首歌,每首平均4分钟就好,听完要761年,地球毁灭了。而且它每天持续增加6万“音轨”,尽管音轨未必等于一首歌,这数字足以让我们确知无时无刻都有人创作新歌。我只以Spotify为例,串流服务还有好几家 。

我当然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珍惜食物的念头大多时候是不会浮现的;我知道每首歌背后都是一组人的心血和梦想,但你的梦想根本来不及传达,开头五秒我听得不满意就略过,许多歌听一次就不会再听,毕竟还有整亿首等着我。这年代听音乐没有当年打开一盒专辑、放入一片光碟的仪式感了,比吃饭更平常。


音乐有多贱不是我说的,看串流公司怎样分成可见一斑,每播放一次支付约马币一分钱,而且这一分钱未必歌手全赚,还要和公司、词曲创作人摊分。除非作品爆红,否则做一首亏一首。怎样才算“够红”也有数字参考了,粗略算算,假设制作一首歌要花5万令吉,那么串流上要播5百万次才能回本,周杰伦当红的歌播放量五千万以上,有谁敢说能做到周杰伦的一成?

在这么浩瀚汹涌的音乐之海中,陈乐基的【月半小夜曲】在我车里唱了起来。那是他在2014年《中国好声音》的表演,声浪如海啸,和李克勤的温柔大相径庭。串流服务分析我原有歌单 ,推算我可能喜欢这首,通常猜错,这次对了,我接连听了好几首他的歌,大概给他贡献了几块钱。

他不会在乎,因为看来他的主要收入源自中国的秀。歌手不能单靠音乐本身谋生了,得靠人气,靠演唱会,靠综艺,靠业配,靠代言,真正付钱的不是乐迷 ,而是金典有机奶(或者随便哪个需要宣传的商家)。不难明白为什么那些音乐秀对表演者来说那么重要,除了提供收入,这是让歌手建立人气的管道,不必一直对串流演算法称臣。但若不是演算法,我可能不会发现陈乐基。

陈乐基的歌唱才华也许在20年前会惊为天人,然而如今才华也一样是被“轻视”的。选秀太多,平台太多,天天都有奇人异士出头五分钟,旋即便遭观众遗忘。艺人要避免淹没于网路内容的狂潮中,唯有不断手划脚踢浮上水来,被看见被看见再被看见,期待哪天乘着某个作品突然就滑倒浪尖。这数据时代没有奇迹也没有,要胜利但看谁坚持最久罢了。

2023.10刊于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