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刻板印象

Img 3816
为了到槟城表演脱口秀,想特别设计些调侃当地人的段子,用刻板印象开玩笑。我问了各地朋友包括槟城人,一般认为槟城人有两个特征:”比其他地方人节俭”,以及“开车超乎常人地勇敢”。然而这些结论一点趣味也没有,都是老调重弹。

于是我问槟城的朋友,可曾想过刻板印象如何形成呢?大家开始讨论起来。拿“节俭”来说吧,槟城人宁可多开几公里路的车,就因为那家店产品便宜几块钱,对吉隆坡人来说那是不可思议的,遂以为这是“节俭”的表现,其实未必。

槟城环境独特,没吉隆坡那么堵车,也没有收费站,交通成本较低。因此多开几公里车买便宜东西,完全是理性的选择,与文化无关。而吉隆坡交通不确定因素太多,居民宁可多花钱图个方便。

团体常说在槟城办演出售票很难,这可能也是学能解释的。不记得在哪个活动中听槟州政府汇报,说艺文活动非常蓬勃,一年超过200场,当中又有若干场获政府商家赞助。


有了赞助,主办单位一来没有票房压力,二来为吸引更多参与者给赞助者交代,门票常常免费。观众长期面对过多的免费表演,遇到付费演出时自然会比较犹豫,这种消费行为也是环境养成的,和节俭无关。

至于开车习惯,我在槟城开车几天,不见得和吉隆坡有什么不同。在隆的槟城朋友告诉我,若说两地驾驶习惯有差必也和环境有关,那里路窄摩托多,常常被逼无视路中虚线左闪右避。

外州人访槟大概就会被这个吓到,槟城人在外州开车也会不自觉地显露槟城功夫。无论如何,自从送餐服务盛行以来,吉隆坡人也被违规摩托车训练得无所惧了。

不管上述推论是否正确,我要传达的是:当我们习惯于说某个族群如何如何,那是在假设身份决定行为,而忽略了周边因素的影响,这样的联想往往是种族主义的滥觞。

当你说某个族群犯罪率高,潜在讯息是“这种人”天生是不良分子,而没考虑到他们在经济上是弱势群体,就业率不高,于是衍生种种社会问题。当你说某些人低效,那是因为环境丰裕安逸,把我放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我也会变成那个样子。

脱口秀演员利用刻板印象开玩笑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那些段子我大多弃用了,观众值得我创作更有趣的观点;这个世界值得我们用更多面的观点去看待和诠释,一点都不刻板。

2023.07 刊于南洋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