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驾照考官吃钱

考车场是贪腐的温床,那是多少少年的“成年礼”,见识大人世界的伪善;到了能驾车的年龄,教车师傅油腻腻地问:“要包吗?”
那是国民最早先接触的贪腐。小时候也许看过父亲在驾驶座和警察说bagi chance lah,但终究发生在车窗外;而考车,考生亲身参与,如果他屈服了,走岔了,以后再走捷径是很容易的事。要反贪,得先从这根部下手。
我们不能只仰赖执法,若有用贪污早已绝迹了。这是发生在考生、教车学院和考官之间的利益收受,数额不大,大多数人只顾花钱买方便,没人举报也就不会启动执法程序。那还有什么办法杜绝这类贪污呢?
2019年的交通部长陆兆福说,即将在2020年1月推出自动化考车系统,用摄像头取代考官,由中央监考中心判断成绩。后来陆突然就不是部长了,由魏家祥接任,魏在2021年才重提此事,据知至今仍未实行,不知那段期间交通部在冬眠还是干嘛。
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不过把考官从考场搬到冷气房,他们依旧主掌“生杀大权”。贪腐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方掌权,无权的一方想买方便。考官的权力在于决定考生的成绩,只要夺走或改变这权力,考生就没有贿赂的理由。怎么夺走呢?不是总需要人来判断考生的表现吗?对,就只让考官判断开车表现,而不让他知道考生身份。
如今考官都能看到考生名册,清楚知道每人的身份来历,这样就能特别“眷顾”疏通过的人。且把流程换一换,先给考生编号,实名保密,到面对考官时,考官就无从辨知此人是否贿赂者。这不是什么新办法,我参与过的文学奖评审工作就是这样进行的,评委只凭文章判断,而不知作者何人。编号用电脑自动生成,不经人手直接传给考生,可避免编号负责人也受贿赂。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么,贪官和贿赂者在车厢里直接“相认”,怎办?办法之一,如部长所说把考官集中在监考中心,只通过摄像头的司机视角看到行车表现,看不到司机脸孔也无法对话;若考官须在车内,则用车内摄像头监控彼此沟通。
倘若双方暗号打得神不知鬼不觉呢?比如用手机传讯?我们还能用事后的数据分析揪出受贿者,只要记录所有考生、学院、考官以及成绩,就可能用人工智能辨识出异常现象,比如说某学院配某考官的及格率超高,于是就能特别关注问题考官。这样的记录是另一重阻吓。
从2019年讲到现在,快四年了,希望交通部尽快落实自动化考车系统,改善流程,大可边做边补漏,总好过一切照旧。摄像记录就算捉不到坏人,至少也可让不过关的考生上诉,重新检视录影。快把Kopi-O License变成历史名词吧!阻止不合格的司机上路,直接提升道路安全,这不只是反贪,还是救命的工作啊!
2023.02刊于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