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再到校园谈文学

为什么我不再到校园谈文学

如果你懒得读,我先告诉你结论:若你喜欢创作,必须参加深耕文学创作班,这创作班是叫我收山的主因。

以前我常受邀到校园谈文学创作,一年不知有几场,每场一小时半左右,一心想为培养新一代人略尽绵力。我把讲课当成作秀来准备,因为如果学生睡了,内容多好都没用。大家听得开心,但究竟有学到什么吗?我不知道。

我原以为无须知道,反正对一万个学生演讲,总有几人因我而持续创作吧?那么便算值了,像徐志摩的《海滩上种花》。这样南上北下地讲了十几年后,年纪越大越发现自己无法天真下去,我的一分耕耘,就算没十分收获也至少该得五分,然而我连效益如何也不清楚,因为课外活动没有后续功课也没有考试,学生听完就走。


这过程不时会遇到特出的学生,文字能力远超同龄,读他们的作品让我倍感惊喜。但是,他们的优异其实和我无关,而是师长培育的;以后他们肯定会更进步,那也和我无关 ,是他们原有的热情使然。也就是说,我在他们的校园中讲的那一堂课,是雪泥鸿爪而已。

我寻思,怎样的演讲才值得做呢?回溯对我影响至深的两场文学活动,是中学生月刊办的文学生活营,三天两夜住在学校,听诸位名作家谈写作。那些演说之所以有效,原因有二。其一,参加者经过筛选,都是对文学有兴趣的学生,不像一般校园演说,部分听众是对文学无感的。其二,文友相处建立了文艺氛围,彼此鼓励学习和创作,几个当年认识的朋友还相交至今。

我曾萌生再办文学营的念头,但毕竟非我本业,一直未成。后来作协开办深耕文学创作班,完全符合我心中理想的概念。参加者都是热爱创作的文友,当年是实体上课,学员每月从全马各地来到马大相聚;前后十个月,期间各自创作和讨论。我当第一届的散文班导师以后,确认这才是最有效益的创作课程,力气应该用在这里,都不到校园演讲了。

如今深耕第六届转办网课,学员不必每月奔波了。效果一样,仍旧有作家导师为学员点评功课,会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文友,认识许多作家,深耕是最有文艺氛围的创作课程。我敢说,若你喜欢创作,深耕将对你影响至深。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