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选民投票心路

普通选民投票心路

我原来没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智,我检视一下自己是怎么投票的,第一步先上网确认一下选民资格,嗯,没被无故取消或搬迁,第一关算过了。到了投票日那天,我愿不愿意早起呢?愿意一大早出门、找车位、排长龙吗?愿意忍受艳阳或大雨吗?要克服惰性,我得先被说服我的选票有用,必须怀有希望,若我相信某方必胜,我很可能就懒得投票了。

要投哪一边在出门前就心里有数,甚少有人会在票箱前临时改变,除非投票站外有人派钱。那么,这个决定是怎么做的呢?我原以为有两大因素:一、几年来候选人和政党的表现;二、竞选期间的宣传;后来发现其实我的脑袋根本装不下也消化不了那么多讯息。

五年间发生许多事,没几个选民能巨细靡遗地分析,最终只能记得一两个关键。若政党或议员曾协助过我,这最切身,关系就这么建立了,什么民族大业、竞选宣言我都不会考虑,这一票就投给他。如果不曾有过这样的关系,那么我只记得最靠近的大事,通常是负面新闻,比如濒海战舰、一马公司等丑闻,用冰山一角判断整座冰山。至于执政经验和其他表现,我无法理会。


竞选宣言有几个选民有心思全盘了解呢?总之大概知道有个方向就是了。我去看那些演说,也知道必然要数对手的不是、敌党的不堪,巩固我原有的认知罢了。我觉得这个候选人魅力还不错,也许就说服我投票日当天出门投他一票。

如此而已,投票是个情绪走在前面的过程。竞选和传销讲座差不多,只不过要的不是钞票而是选票,候选人和政党能不能让我high起来?像2018年的同仇敌忾。如今选民心里冷冷的,说不定连出门也费事,还有什么故事来说服我投下一票能改变未来?

在情绪冷淡、资讯匮乏的时候人会怎么做选择?普林斯顿学教授亚历山大·托多罗夫做过研究,人类天生对脸有直觉性的判断力。他让一群参与实验的人看候选人照片,单凭感觉写下对其能力的评估分数;这些都是其他国家的候选人,参与者都不认识。然后,比对实际选举成绩,发现评估分数和选举结果大致相符。也就是说,不管多不想承认也好,我们总是以貌取人,颜值很重要,样衰就是会输。

我支持国阵努力竞选,多多露面。

2022.10刊于南洋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