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是test kit不准——我的COVID确诊故事

Give And Take 2

这样算有线吗?我怎么看那都不算一条线,太隐约了,会不会是放太久给太阳晒到起化学变化?

三天前我见了几个老朋友,其中一人说喉咙不适,但已检测过没事,后来他通知大家确诊。两天后我喉咙有点痒,还有轻微咳嗽,我心想哎呀这下惨了。

近日我不知和几个确诊病人接触过,但一路平安,我还以为自己有抗武汉病毒的超能力。然而John Wick也只能躲那么多子弹,终究有一颗要击中大腿。

这个self test牌子没有SIRIM审批,会不会不准?不过,昨晚negative我说它不准,今天positive我又怀疑,这test kit也好为难。看来我只是不想接受禁足的现实,害怕症状加剧,无法

OK,这个确诊故事对你有什么用呢?最近许多确诊过的朋友都投诉说test kit不准,我百无聊赖去调查自己中招的过程。首先,我去读科学报告。

如果你有症状:

  • test kit说positive,那么你有73%机会真的中了武汉病毒;
  • test kit说negative,那么有99.6%机会你没中。

如果你无症状:

  • test kit说positive,那么你有55%机会中了武汉病毒;
  • test kit说negative,那么有99.7%机会你没中。

简单来说,在有症状情况底下,test kit说你positive,你很可能就是positive,应该宁可信其有。test kit说你没事,你几乎肯定没事。既然它那么准,为什么又不能及时阻止我那朋友出门呢?

我重读那test kit的说明书,发现和其他牌子不太一样,比如说它用棉花棒采集唾液,不是用吐的;更重要的是,要等15分钟才能确知结果,其他牌子都需要等那么久吗?我知道很多朋友没等。我刚滴完唾液的几分钟内只显示一条线,第二条线要一阵子后才缓缓浮现。

假设那朋友没细读test kit说明书,没等它显示最终结果便匆匆丢弃,那就误读了。如果我不是搁着test kit,也不会发现那第二条线,今天我就去上班了。

所以,这个故事的教训是:请你好好读清楚test kit说明书。还有,不管是不是武汉病毒,不舒服还是别出门,以免为祸人间。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