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怎么办?”
在所有批评“柑你拿”事件的声浪中,就这问句格外提神,因为捉错重点。
某年我在学校对中学生谈文学,半场时学生难免疲倦分神,我变了个小魔术娱乐他们。结束后,一初中生请我再给他的同学表演,兴奋地对大家说:“你们来看,这魔术很牛B!”有没有人给他解释过“牛屄”的“屄”字何解?大概没有。
有一整个世代的孩子是看网路视频长大的。在餐厅里,父母自己想滑手机的时候,就把平板摆在两岁孩子面前让他闭嘴; 在家里,把教导孩子这件事交托电视。所灌输的内容都由第三方编辑,但如果父母在旁辅导本也不成问题,但父母有做到吗?就算没有,若所选内容优质,也罢。到孩子成为少年有了自己的手机,父母基本上管不了了。
“孩子看到怎么办?”这问题别问别人,问自己。
一个文创帆布包只是资讯洪流中的一滴水,它的目标市场不是小孩,而是懂得幽默的读者。以教育为由谴责商家并不恰当,因为商家不是教育机构。就算斗倒了一个商品、一家公司,市场上还有太多太多其他更负面的元素。怎么办呢?难道要全世界噤声?抑或父母要充当全天候审查者不停地挡?
当然是挡不完的。孩子看到怎么办?我们终究要教会孩子明辨是非,知其利害。大家纠结于粗话太久了,我举另一例子来谈。香烟处处有卖,烟民处处可见,其害可致命,远比脏话可怕多了。香烟如脏话顽固地存在,有些父母本身就是烟客,能捂着孩子的眼睛多久呢?
你只能教导孩子香烟之害,好让他远之。父母不可能时时监控孩子,但能教他们管好自己。要做到这点,先重拾沟通,多陪伴,知道孩子在看什么、听什么、读什么,及时指引,而不是把孩子交给Youtube全权抚养。
孩子终会长大,喝的第一杯酒,抽的第一根烟,爆的第一句粗话,都必会触动父母心,但父母也许会忍着不说什么了,因为孩子终究得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只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就算功德圆满。(你现在可去谷歌一下什么是“屄”了。)
2022.01刊于南洋
(补充:芬兰健康与福利研究所报告指出,五岁以下孩童过量观看屏幕,可能引发多种精神和心理问题,包括难以集中精神、处理情绪。所谓过量,超过一小时就太过了。两岁以下最好避免接触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