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大家都没错

Saadia Zahidi

马哈迪新书批潘俭伟拿鸡毛当令箭,潘反驳说如何与承包商谈判为国家省了几个亿,第二捷运承包商金务大又反驳他的反驳,大意是说折扣并非因为当初卖贵了,而是调低了规格,也就降低了价格。我唯一看得懂的是取消了WiFi,这样东删西减自然就便宜了。三方各执一词 ,谁对?难道有人撒谎吗?

我国选用单一批发模式启动5G,由国家数码公司(DNB)单独拥有基设,让各大电讯公司共用,引起诸多猜疑。安华说DNB欠透明度,有可能成为另一个1MDB。通讯及多媒体副部长扎希迪说,DNB这模式是财政部乾纲独断,通讯部唯有照办而已。你记得扎希迪 吗?去年诬赖薇薇娜在树上赴考造假的那位。随后财长赛夫鲁又反驳说是两部门共同计划出来的。难道又有人撒谎吗?其实倒不一定。

“如何知道人物撒谎?看嘴唇在动就是了。”这是个充满偏见的老,如果你笑得出来,就表示你多少认同,这便是普罗大众对政治人物的评价。然而政治人物也是凡人,如果办公室里的小员工会扭曲事实保饭碗,政治人物也会。大家比较针对政坛是因为其可视度高,加上他们的言行及工作影响深远。我不认为多方说法不一,就必有谁,也可能各方都在说自己所认知、所记忆的事实。


记忆不可靠,人脑储存记忆不像电脑,我们只能留存事情的主干和情绪。比如说,我记得自己去过迪斯尼,但不会记得自己穿什么衣服。但如果你问我穿什么,我仍旧能告诉你是这件羽绒衣,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要应付冬天,我只有这么一件,我告诉你的答案不是从我记忆里提取出来的,而是重新推论出来的。此外还有另一种情况,如果店员不小心把热咖啡倒在羽绒衣上 ,让我非常生气,这强烈的情绪也会让我记忆尤深。

潘俭伟可能不小心把咖啡倒在马哈迪的羽绒衣上了。假设马哈迪就捷运事件对潘俭伟抱有负面情绪,他要把记忆在书中重现时,用来重组的材料自会挑负面的。如果潘俭伟觉得能为国家省下大笔金钱是从政生涯上一大骄傲,他重述此事时主要会记得正面的论据,因为最鲜明的就是这些。金务大是面对损失和压力的一方,情绪不会好到哪里,他们陈述他们感受到的事实。所以呢,如果真要知道真相,三方都别轻易听信,查会议记录就是了。

至于扎希迪嘛,真相估计没那么复杂,他可能没看到两部门的会议通知而已。前通讯赛夫丁说扎希迪常常发表和部长相悖的言论,他对现任通讯部长安努亚慕沙深表同情。有时候无关说谎,纯粹只是无能罢了。

2021.12刊于中国报

又:图文无关,我在找照片时发现同名者,难道你坚持要看这个吗:

Tiba masanya Ahmad Zahid letak jawatan - Zahidi - Utusan Digital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