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的担忧

Stay safe.  One of the many street signs that have appeared, to warn people, during the current pandemic.  This one was in the high street of Shaftesbury, which has now been pedestrianised.

亲人叫你别回家,感觉很诡异,你已整年未见老父老母,但那里家有老小,你也明白对方的担忧。经一番周旋,要求你先做检测,全程戴口罩,探访时间受限。你没见到小孩,都躲起来避开你了,仿佛你有病。离开时,你心里觉得很气愤,却又不知道该生气谁。

我们经历了MCO锁城,如今进入另一阶段,我说的“后疫情”是指疫情后段发展,并非说疫情之后,病毒此刻依旧顽固地存在,实在看不到“之后”为何时。这世界变化那么大,我想说说我的担忧,也许说了出来就能理性应对。

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经两年折腾,我们习惯了设防,把每一个人标签为可疑份子。我们不再握手,不再看到完整的脸孔,不放心互相靠近。以前弟兄勾肩搭背,现在自觉地保持距离。实体的距离,造成心灵的疏离,意味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将多一重障碍,以前共同吃餐饭能做到的事,现在不成了。我甚至觉得单身的人会有好一段时间难以脱单。

不止是对外人如此,亲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血浓于水还是必然,但像前述例子那样的分歧难免发生,我也很难怪亲人,因为恐惧很真实。某日我去餐厅用餐,专挑人少的,吃完饭本想再坐一会,谁知进来了两家十来个人,我立马逃走。我也怕人,又怎能怪别人怕我?


怎能不怕呢?这两年来全球有500万人因冠病丧命,此刻还有许多人因病留院。太多医疗资源耗于新冠,其他病症会否因而被忽略呢?医疗资源稀缺,我们是否必须用更昂贵的代价才能获得及时的医疗?负担不起的人,怎办?

那家餐厅,换作以前大概不会光顾,通常会选热闹、受欢迎的。以前只要求食物美味,如今却多了另一条件,即是安心。去连锁快餐店用餐,我觉得安心,因为店员三不五时做消毒,看来十分严谨。未来门市将面对新挑战,一方面是防疫工作,另一方面是产能下降,业绩下滑,比如说餐厅座位不能尽用,这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将影响整个餐饮业、零售业。

工作形态改变很大,远距工作变成常态。我的办公室已空置多月,员工居家上班,如今正考虑搬迁到面积较小的地方;我朋友的办公室也有类似情况,不知还有多少公司正经历这样的转变。如此,市场对办公室的需求将下跌,本就过剩的商业大楼将变得更冷清,产业市价将停滞,其连锁效应不知从何估计。

但站在我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样做节省租金,降低成本;远距工作若管理得宜,效率可保持,还能减少员工花在路上的时间。MCO解除之初,我约了商业伙伴到对方的办公室开会,花了半小时找车位,心里咒骂着如果坚持用视讯就好了。以后,双方又恢复了视讯会议。

这世界性灾难,似乎也带来了一丁点好处,缓解了一些车流,减少了一些。此外,我发现自己甚少伤风感冒了,戴口罩、勤洗手的习惯,也有助于预防其他传染病。

短期内,我们无法回到从前日子。要回复以前的正常,只能寄望于专治新冠的药物。目前Pfizer开发出了抗新冠的口服药,临床测试成绩甚佳。希望新冠在不久的将来变成名词,等同普通伤风感冒罢了。除了这样祈祷了,好像也无能为力了。

2021.12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