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反疫苗者的阴谋论

拆解反疫苗者的阴谋论

我本来蛮喜欢看阴谋论的。911是美国政府的精心布局,以反恐为由入侵他国。若非如此,世界第一强国怎会那么轻易就让恐怖分子摧毁世贸大厦?肯尼迪总统是中情局密谋刺杀的;美国不曾登录月球,完全是NASA自导自演的一场秀。你明白为什么喜欢阴谋论了吧?它为苍白的事实多披上彩色的薄纱,多有娱乐性。

也就如此而已,阴谋论为事件提供另类解释,这些解释无论你相信与否,911已经过去,太空船已能到达火星,并不影响大局。可是,这类误导性资讯在新冠疫情中变得具杀伤力,那些相信疫苗有害而拒绝接种的人,会阻碍群体免疫的目标,直接危害全民健康。

1998年胃肠病学家安德鲁.韦克菲徳(Andrew Wakefield)发表研究报告,提到麻腮风三联疫苗(MMR)会导致自闭症。这纯粹是臆测罢了,患自闭症的孩子都曾接种疫苗,不代表疫苗导致自闭症发生,事件先后并不反映因果。主流科学和医药刊物很快就驳斥了韦克菲徳的论调,可是反疫苗者不这么想,韦克菲徳这种“专家”的报告成了助长信念的燃料,他们鼓噪起来,医药界以外的主流媒体也就竞相报导,以致更多人相信疫苗有害,韦克菲徳如愿成为媒体宠儿。


调查记者布莱恩.迪尔对韦克菲徳甚感怀疑,理由很简单,韦克菲徳的论调和既有的科学数据大相径庭。从2004年到2010年间,迪尔挖出韦克菲徳收取酬劳以提供疫苗有害的证据,总款项达50万英镑;同时,韦克菲徳自己也申请了另一项和MMR竞争的疫苗专利,这些利益冲突他都不曾事先声明。韦克菲徳甚至篡改证据,贩售虚假的医药测试,总之就是骗子一名。迪尔最终歼灭了韦克菲徳,但灭不了他宣传的错误讯息,疫苗有害这个念头从此就种在某些人的脑子里。

自诩为mRNA之父的罗伯.马隆说新冠疫苗审批太仓促,怀疑疫苗有害;比利时病毒学家吉尔特·范登·保茨说接种新冠疫苗反会导致身体抵抗疫苗,让病毒有机会变种。他们也许都出于善意,不像韦克菲徳居心叵测,可是,这些都只属个人见解,而且和主流证据背道而驰。马隆的言论是在一场访谈中最先提出的,并非完整的医学研究;保茨的担忧不无根据,但实际上病毒变种速度不快,只要够多人尽快接种疫苗便可遏制;就算病毒变种,还是可以修正疫苗方程式抗衡之。以上例子有一共同点,除危言耸听以外,都没有比接种疫苗更好的方案。听信他们的人拒绝疫苗,反而放弃了唯一对抗病毒的防线。

反疫苗者担忧疫苗有长远副作用,疫苗太短,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安全。在人类首登月球以前也没有先例证明可以成功,靠的是累积的科学知识,逻辑地组织和推断,以及反复的科学实验。mRNA疫苗指示我们的细胞生产蛋白质,触发免疫系统反应,以后碰到真病毒时身体就知道怎么对付它。完成任务以后疫苗在几天内就分解掉,遗留长远副作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产生抗体的过程和平常伤风感冒差不多,但你可不会担心伤风感冒有什么长远副作用。根据其他疫苗的历史,未知的副作用通常在两个月内发生,新冠疫苗施行至今已超过这个时限。

阴谋论是这样的:制药厂商隐瞒副作用的真相,罔顾人命以牟利。这其实是恐惧在说话,先处理牟利这一块。无论生产什么都有成本,在资本赚取利润天经地义。至于有没有隐瞒,且从逻辑上去想,假如厂商成功隐瞒,那么应该无人怀疑才对;如果隐瞒失败,真相应该大白了。如果空有怀疑却又不见所谓真相,即是证据全无,那么比较可能的是这些怀疑都是虚妄的臆测。从研制疫苗、审批到生产,中间要经过多少专业人士查检,隐瞒并不容易。或者这么想吧,如果你是药厂老板,恶意害死全部顾客,对你未来的生意一点好处都没有。

事实正好相反,制药厂商没有隐瞒,反而提供太多资讯,像满汉全席,一般民众无法消化,反觉得瘫痪。一开始就害怕疫苗的人,陷入认知偏差和动机推理的误区,只接受符合其信念的资讯。他们需要一些说法来合理化恐惧,阴谋论多是片面、局部的,那些短文或难以证实的留言像薯片般很容易吃,正合胃口。但只吃零食,有害健康。

反疫苗者指责主流媒体、谷歌和主要社交媒体阻断真相,这和说药厂隐瞒的逻辑一样,是无法证明的。事实也是相反,社媒才是阴谋论的温床。主流媒体之所以为主流,是因为长期遵守专业操守,成为大众信赖的对象。社媒是群魔乱舞之地,没人把关,演算法会优先提供给用户他们原本喜欢的内容,于是反疫苗者看更多反疫苗阴谋论,更加深了反疫苗的信念。而且,阴谋论者通常有优越感,以为自己知道的比别人多,以自己“不合主流”为傲,要纠正他们等于攻击其自尊心,这就是为什么要改变反疫苗者的想法如此困难。

于是,我就不喜欢阴谋论了,阴谋论原来可以夺命,害人不浅。明知反疫苗者的信仰不易动摇,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还是希望你苦口婆心多劝几句,倒不只是为了他们好,也为我们自己。反疫苗者是堤坝的缺口,不管怎么讨厌,若不及时补上,大家都要遭殃的。

2021.09刊于星洲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