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其实最缺什么?

This sweet little girl was peeking out of her humble home in Uganda.

这家八口每月收入仅三千,住所只有一间房。两老病重,无钱医治,日日活在癌痛之中。见此状况怎能不同情呢?但捐助这家人的企业家却冷冷地说:“他们只是自我设限。”

最近我和几个老友老觉得缺钱,觉得自己“穷”,但和这家人相比,我们没资格说这个字。那么,“穷”究竟是什么呢?只是因为缺钱吗?无法拥有物质资源,以致生活困难、日日担忧。与否但看银行存款数字,是这样吗?

自认是亿万富豪的在成为美国总统以前,曾经走过谷底,欠债累累。某日他和名模在第五大道遇到一个乞丐,他对名模说:“此人不名一文,但此刻他的净值比我高九亿。”

但就算特朗普负债九亿,你会认为他穷吗?我的净值也是负数,谁不是扛着房贷车贷呢?若只以净值衡量,这家人比我高百万,但我的状况显然比他们好。那么,差别在哪里?我想,在于还能否掌握人生的“可能性”。


在困局之中,他们看不到未来能有转变的可能,年长的前景无多,年轻的一开始就只见家徒四壁,以为这就是注定的人生。长辈自己的思想受限,也没能力开阔孩子的视野。他们看不到“可能”,创造不了“可能”。

一般人无论再怎么缺钱,手中始终掌握着一些资源,还有机会成就些什么。身边的人也会看到这样的创造力,给予发展的机会。凡事皆有可能,连特朗普这样的人也能爬到美国总统的位置。

这家人也一样可能扭转命运,可是他们自己看不到。说他们自我设限的企业家既非冷漠也非冷血,否则也不会花心力支援了。他自己也曾经穷困,但他努力上进,后来有所成就。他相信只要有心求变,贫穷不是必然的,我认识好几位朋友都从负数做起,打造出傲人事业。但,要怎样让这家人看到并相信这些可能性呢?

且重新诠释那句有点过度煽情的华教语录:“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穷教育,因为教育是塑造思想、建立能力的伟业,金钱援助只解一时,教育才是希望之钥;不苦孩子,是不能让他们觉得贫苦乃必然,必须相信凭自力可改变人生。然而教育事业不是这位企业家能独力撑起的了,要真正帮助这些困局中的人,需要整个国家和社会。

我们呢别再随便说穷了,说多了搞不好会不知不觉地给自己设限,看不到眼前的无限“可能”。我们是幸运的,一步一步的走、一点一点的做,终究还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1.05刊于新生活报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