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跳楼就跳啦,不要多多pattern!”

person standing on rooftop at night

–网霸和路霸有什么相同之处

“要跳楼就跳啦,不要多多pattern!”这是某位网民在网红轻生事件底下的留言,发这类文字的绝对不止一人。不是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吗?不是说人之初性本善吗?为什么这些网民说得出这样的话?他们没“说”,打字罢了。

人在某些特情况下会突然“判若两人”。你身边可有这样的亲友,平常文质彬彬的,开起车来却像电影《狂暴之路》,稍不顺心就飙粗话,好像随时会举起方向盘锁就下车开打。可是一下车,他仿佛经过时光之门,又回到文明世界了。

“社交距离”在新冠疫情中变成大家一再强调的关键词,但这是本来就有的东西。我们日常和他人互动本就会保持距离,这距离是个人的安全区,依关系亲疏变化、国情文化而稍有不同。若有人侵入这个空间,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以人来说,一般上人与人之间保持三尺,日本人也许因为人口密集,习惯了靠近些。在聚会中如有初见面的美国人和日本人,你也许会看到日本人一直靠近,美国人一直退避。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作者约翰.格雷博士所说,这私人空间的需要在汽车中会伸展成90尺,我想一大原因是因为速度。有人无预警地入侵私人空间,就会惹人生气。生气归生气,我们会怎样反应呢?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男女大不同(五版)

汽车历史不过百余年,是人类生活中相对新的东西。车镜和金属隔离外界,和其他司机没有直接互动。平常在社交场合我们会压抑情绪,但在车内的安全空间里,加上驾驶的压力,我们可能会放任地宣泄情绪。若愤怒无法遏制而随着司机走出车厢,就可能发生路霸暴力事件了。

网霸也一样,屏幕就是挡风镜,在虚拟空间中匿名,把社交距离无限拉远,所有行为没有即时的社交反馈,个人情绪便完全没必要过滤。于是我们就看见语言暴力泛滥,慨叹现代人怎么了。没怎么了,只是新科技改变了某些行为和心理。

以恻隐之心说人性本善,我觉得片面了些。世上每个物种都有需要繁衍自己的族类,这是内建在基因里,我们会帮助同类,或多或少是天生的。人类也有原始欲望,人性善恶参杂,恶的部分若没有规则牵制,就会显露出来,网路世界就是个这么个难以管制的新兴空间,让我们看到大量那些本来压抑着的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现象,我并未因此对人性失望。

“要跳楼就跳啦,多多pattern!”打这段文字的人如果身在现场,和众人一起看着一个女生或将坠楼惨死,无论对方是何身份,断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他可能在心里闪过这个念头,但他不会说出口,还会尽快掩埋这个恶念,因为他自己也知道甚不可取,甚至可能参与拯救工作。

离开网路,这世界还是很正常的。

2021.04.25刊于南洋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