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皮箱 – 谈《皮箱的故事》

隐形的皮箱 - 谈《皮箱的故事》

漂洋过海,战乱流离,那是一部书也未必能说完的事,然一首短诗就能把最重要的画面以及最深沉的情感植入读者心中,这便是诗之妙。

行李箱本是寻常东西,许多人没几年就想换一个,也纯为了游玩;主角的老皮箱却用了数十年,那是因为离乡背井万般无奈,这意象便冲击我们的对行李箱的认知,留下深刻印象。

〈皮箱的故事〉 小曼

初次飘洋过海
乡愁是陌生的滋味
梦里只记得
屋外田田
田外山山
山山外是父母
船缘
海的浪花是母亲门后的泪
十五岁的眼
南洋是陌生的方向

第一次还乡
爱情是生涩的滋味
梦里只记得
新娘楚楚
楚楚是隔村的姻缘
船缘海的浪花是妻子岸边的泪
二十五岁的眼
北斗是相思的方向

第一次烽烟
太阳是血腥的日蚀
梦里只牵念
家园是鞭炮是枪炮?
团圆是火锅是火海?
三十五岁的眼
林是逃命的方向

第二次还乡
沧桑是相望的脸
断层是回导的岁月
只记得
梦里
宗祠里春火悠悠吟唱
已分不清 双亲头上
是芦苇 是冬云?
四十五岁的眼
回归该朝南该朝北
皆是犹疑的方向

那年来信
母亲的脸已是一张北祭的天空
只记得
梦里
母亲的怀里棉袄是童年
肩外北风是元宵
窗外
茫茫南天
孤星是衣上最后一粒 扣
五十五岁的眼
回忆是断肠的方向

最终的癌痛
一举便攻占了一生
仍牵挂
梦里
祖坟上
是星光 还是秋草?
音 已无从问
何时清明 何时重阳?
七十二岁的眼
淌一滴南中国海最后的泪
东南 西北
西北 东南
尽是断魂的方向

后记:父亲十五岁南来,辛劳一生,七十几岁因癌逝世。父亲留下一只皮箱,坚勒无比,母亲说这只皮箱是父亲几度过洋唯一的随身之物。岁末大扫除,抹擦皮箱,正值先父逝世纪念日,遂写"皮箱的故事"一诗。

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是无论如何不能体会祖辈南来所经历的辛酸,还有那些始终放不下的乡愁,但我们还能凭诗怀想。这首诗能收录在课文里,就像那始终守在诗人家中某个角落的皮箱,坚韧地存在着,提醒后人,乘凉莫忘种树人。


除了优美的诗句如“孤星是衣上最后一粒纽扣”,这首诗还有几个有趣之处。诗中“皮箱”并未出现,只有在后记方才补充,却不影响阅读,为什么呢?主角颠沛流离,带上皮箱是自然的事,读者自能在心里填充画面,诗人无须赘述,这是高明的处理。

多年前初读此诗,见“屋外田田 / 田外山山 / 山山外是父母”句,深觉趣味,应该不是这么写的,但却毫无违和感,景象跃然纸上。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只有懂得bukit-bukit的我们能创作出来呢?

本文收录在:

华文教科书上的马华文学(国中篇)

自作协开办“华文教科书上的作品鉴赏班”以来,好评如潮。原来文学作品可以这样鉴赏,这些课文可以这样教。由大专院校中文系讲师以及知名作家组成的讲师团商议之后,决定着手策划系列辅助教材。

『国中篇共收录了教科书中16篇马华文学作品,分为评论导读和作家点评两个部分,尝试从不同面向分析和解读文章,特别给授课老师提供多一种阅读的可能。文学阅读可以有千百种方式,经由评论者和作家两种不同视角进行审美,方法不一样,感受亦不一样。』——主编序节录

隐形的皮箱 - 谈《皮箱的故事》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作品吗?
请我喝杯酒,买一本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