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即是美?谁说的?

不管多少人谴责朱浩仁的MV如何歧视肤色,我们无法推翻这社会的审美观本就存在偏差的事实。这些偏差都不正确,但确实潜伏在许多人心里,我们努力压抑它、纠正它,因为这是不公平的、不文明的、不道德的,但它始终还在。曾有本地做美肤产品的商人对我说,各类功效的产品中以美白最受欢迎,而且最大的市场并不是华人。那么,这些偏差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去找“一白遮三丑”的出处:明朝张岱在约莫400年前在《二十四桥风月》中写过“一白能遮百丑”,古代女子用米粒磨成粉末,涂在脸上让自己变白。也不止中国使用米粉,日本也这么用,比如艺妓的浓妆,还以为日本人的皮肤本来就够白了。

连欧洲人也想要更白,以前他们用的是铅粉,不过据说铅粉中国人比他们早一千年使用,固有“洗尽铅华”这成语。铅乃毒物,古人要靓唔要命?也许当时他们还不知其害。我不化妆,干嘛去找这些资料?话说前阵子为歌手李抒芬写专辑《辰胭》的文案,和胭脂相关的东西都看看。原来胭脂是辰砂做的,那也是有毒的东西。
究竟为什么大家觉得皮肤白比较好?有一种说法不知有多可靠,无论东方西方,贵族都没有参与户外劳作,因此皮肤比一般百姓白皙。百姓向往贵族生活,就模仿着打扮成那个样子。这样的审美观一直影响至今,上世纪强国以西方为主,白人为多,其软文化势力通过电影、媒体渗透全球,我们的心态真能不受左右吗?
可是,拜网路科技之赐,不止让我们视野更开阔,更重要的是让相对弱势的群体可以发声,逐渐改变大家的认知和想法。比如LBGT课题,在一个世代之内便扭转了许多原本恐同者的想法。肤色、种族议题也一样,我们持续看到世界上不一样的人,听大家的声音,肯定会逐渐体会大家都是地球一员,生而平等。
这依旧是个漫长的过程,尽管比起古代已经加速不知几倍。现实是美白产品在热卖,它在服务一种根深蒂固的审美观,这千年累积的东西不会因为大家群攻一个朱浩仁而消失,总有些人在骂完之后又去下单买美白霜。我们不要只是批判,这毕竟是个人选择,更应该做的是教育。
我们有时候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偏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吸收新资讯,而至少意识到这些偏见,再一丁点一丁点地调整。我们真的进步很多了,如此到下一代人,那些不平等的观念也许就能埋到地底,不会再有人一不小心拍错MV。
2021.01刊于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