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厌恶节日

FIreworks
这是《 为什么我厌恶……》系列里15篇中的第8篇

明明钱不够用了,碰到圣诞节你还得在同侪压力下玩什么交换礼物。

为避免礼物价值相差太远,大家通常会说好一个价钱,比如说RM50吧!我要怎么开口说我觉得RM50其实也很贵?我对你的感情其实只值RM29.90。花钱还算了,最要命的是选购礼物,简直是个浪费生命的过程,我连自己需要什么都弄不清楚,还要去想你们要什么?后来,我连续两年都干脆送书,便完全解决了这个局面。收到书的同事都皱眉头,此后再没人请我参加交换礼物。

又有什么好庆祝的呢?我这年的目标达成了吗?如果没有,明年我又有什么希望呢?值得让那么多烟花为我壮烈牺牲吗?日期不过只是标示时间的记号,每个日期都是一次性的,日日平等,为什么要特别说1月1日比12月31日了不起?若说标榜这些节日可赋予某些意义,好提醒人们这、提醒人们那的,那么是否表示其他日子就无所谓了?


母亲节以外的日子,就不必孝顺母亲吗?情人节以外,我可以努力劈腿吗?儿童节以外可以剥削童工吗?教师节外可以欺负老师吗?没有外卖节,就表示外卖司机365天都不值得尊敬吗?如果每一天都应该爱护亲友,努力做个好人,这些节日还要来干嘛?

有些节日据说用来纪念某些人、某些事,比如端午节纪念屈原。可是如果你深究,又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端午本来就有,是屈原刚好在那天投江。中秋节呢?纪念中国人最先登录月球吗?这些节日也许在几千年前的确和生活有点关系,现在未必了,我只觉得被逼重复做一些我不认同的例行公事,比如购物。

节日,不过是支持消费主义的包装纸,如果它曾经有过什么意义,早在时间长流中流入沟渠。你应该买肉干、应该买月饼送礼、应该买礼物送情人……以为由,驱使人们集体消费、集体塞车,如此消耗一番以后,没谁再有力气亲自写任何由衷的祝福语,都在转发罐头讯息罢了,不断地干扰我本来平静(或不平静)的一天。

平常生活已经够身不由己了,还要被逼购物和应酬;平常应付老板和顾客已经够恼人了,还要回应别人的罐头简讯。过节比上班还要累,能不厌恶吗?又或者这么想吧,如果我对一个日期也能有那么多怨言,搞不好我真正厌恶的,并不止是节日罢了。

2020.12刊于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