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学生抄袭

Peng in lecture

最近当校园创作比赛评委,又发现参赛者,已不是第一次。莫说校园比赛,连重要文学奖如海鸥、花踪也有人抄袭,有者还是大专生。以前我会很气愤,认为抄袭者无耻,明知是他人作品,居然盗用以图扬名……但动机真那么简单吗?我不那么确定了。

日前有两位中学生通过社媒联络我,问如何解读我的一首诗《回家的原因》,从她们的提问我意识到老师有多用心。此作在课文中只有上半首,后半因“涉敏感课题”没被收录。但老师是要求学生上下两段一同赏析的,也就是说他特地为学生准备了全文。

当时我正忙着修建公司,碰到许多技术问题,因为我对某些新科技缺乏全面认识,不过这可不要紧。每遇难题谷歌一下便可得解,然后抄贴代码范例便可。而且,常常没把代码读清楚,贴进去就是了,再执行一下看看有没有我要的结果。若有,最好,也不必去搞清楚代码究竟怎么写;如果不行才来认真分析。我怎样建网站,和那两个学生有什么关系?

学生和我同样是在抄捷径,使用前人提供过的答案。网路太方便了,累积了全人类知识,答案搜一下就有;就算没有,找人太方便了,问一下就有,完全不必动脑、不必费劲。这已是这一代人的标准操作模式,我受时在网路时代以前,但连我也变成这样了。


可是,我这么做并无大碍,因为我是旧时代教育的产物,功课都得自己想、自己做,基础知识和技能都掌握了,此刻抄捷径只为尽快完成手上任务。学生不同,他们还在学习阶段,如果一直依赖轻易寻得的标准答案交差,而且顺利在考试制度下一关过一关,他们还会觉得需要完整、透彻地学懂一门知识吗?

他们习惯了快速取得答案以满足制度的要求,也不打算把答案记起来,反正下次再搜寻便是。这有多可怕呢?你想象一下,你的医生不知化学、不懂医里,只知道给你头痛医头、脚痛砍脚,甚至连这个也不知道,当着你的面谷歌治疗方案。

我怎能怪在谷歌文化里成长的孩子会抄袭文章参加比赛?要知道写作是非常困难的事,师长要他参赛,但他根本没经过独立思考和创作训练,于是,你猜他会从哪里找答案?这样的学生上了大专,一样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办法。抄袭者不是无耻,而是无知。抄袭成风,是旧教育制度撞上新网路时代爆发的现象。教育改革必追不上科技,怎么办呢?

我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我认为文学、艺术训练或是抗衡谷歌文化的其中一种办法,因为文学赏析没有标准答案,难以搜寻;艺术训练逼学生独立思考,创作自己的作品。那两位来询问的学生,我没告诉他们答案,我请他们自行诠释作品,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就算和作者原意相差十万八千里也无所谓。这样,老师一定会为他们感到骄傲和欣慰的。

2020.12刊于南洋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