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样写《铅笔的自述》
我在创作班课堂上说,写文章最好要能从全新角度切入,方可给予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那时我就选了个最老最老的作文题目《铅笔的自述》来做实验,试试看能如何创新。你也知道学生写《铅笔》套路千篇一律,我打算完全颠覆,写恐怖版。
首先,文章主题是什么?既然写铅笔,我首先联想到的还是校园,主题应该和学生有关。铅笔除了能写字,还能做什么?可以杀人。(顺便一提,John Wick里坏人说主角用铅笔连杀三人。)
先声夺人
文章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对《铅笔的自述》这样的题目来说,这特别容易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以为是一般套路,只要开头稍有不同,就会引发兴趣。
原来不是每支铅笔的命运都一样的。
这样的句子,就会把读者勾着,让他知道这可不是他熟悉的套路。接下来那段,我先带出铅笔“断成半截的身体”,读者不免会问是什么回事?然后,主角小明就可以上场了,这是一个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
文章的世界
铅笔既然拟人化了,那么周遭的物品诸如橡皮擦、书本、纸巾、始终等,必然也有“人性”,能和铅笔对话和建立关系,我用这些物品侧写小明面对的境况,比如书本被小明碎尸。
侧写
我喜欢这样表现,而不是直接叙述,只要在读者脑海中营造了画面,他们自会明白背后的讯息。读者自行领略的,比起作者直接挑明的,效果强百倍。这就是什么我写:
当晚,我和橡皮擦被收进书包,书本却没有回来,外面传来凄厉的惨叫,一阵,接一阵,把宁静的夜晚撕裂,仿佛随时淌出血来。我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吓得睡不着。
而不是直接说“小明把书本撕碎”。
前后呼应
后来,铅笔为什么只有半截身体的理由,就揭晓了,小明折笔自杀,这就回答了文章一开始设下的悬疑。这结局的画面,是我一开始就已经设定的,所有铺陈都为了导向这个结局。
纸巾从一开始无用,到后来有用,也是互相呼应。但这倒不是我刻意设计的,纸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它到最后应该干嘛,但写到后面时它该做什么便自然浮现。
写作,不能每个细节都设想周全了才动笔,要着手去写,那些细节会很奇妙地自然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