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撑阅读

大将撑阅读

行走江湖,不可能不踩到几堆狗屎。我没得罪谁,但江湖就是这样,刀来剑往时你一不小心刚好经过。我以为自己百毒不侵,但别人下重药时,我也会有点肠胃不适。事缘最近推动《买书撑》促销活动,寻求资金尽快清还出版社欠款,让作者、供应商都好过些。万料不到,居然会有人恶语攻击。好吧,我承认我有点难过。我做错什么?或者这么想,我们做过什么?

过去二十年,出版五百多种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前十六年的我没有参与,近期的我比较熟悉。我记得自己第一个最叫我挣扎的决定,要不要出版评论一马事件的《马来西亚大崩坏》。我父亲从事报业,从小看他和内政部周旋,我对政治甚感恐惧,而且书的内容相当技术性,怕是很难卖了,却又觉得内容很好,读者应该知道,还是决定出版。

后来我们探讨新的出版路线,除了内容,书的形式能有什么创新?于是有了《欣想事成》《杂乱有章》。作者呢?有哪些特出的人,读者会想知道他们有什么话要说?后来有了吴柳莹、黄威尔、蔡添强等等。大将尽做名人书吗?当然不是,《花城往事》收集芙蓉的记忆,《小咖英雄事》跟你说社会中你平常没留意的英雄。


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呈现优质的马来西亚内容。副社长林明志从事工作,特别关注我国教育体系,于是斥资20万做《教育大未来》系列,付出大将史上最贵的撰稿费。上届大选,为了让选民更清楚政局,赶制黄进发的《共业》,同期也出版许多与政治相关的书籍。

书展时,我们和空间创意工作者合作,企图以新的展位呈现吸引读者。以大将为平台,我们办奖鼓励文学创作,办过文学营,办过经典课程;办过《动地吟》《诗无jidan》诗歌活动,除了为推广文学,也促进各族文人交流。我们关心的,不只是书而已。然而一时艰难,有些人便投来一个“经营不善”的标签,质疑出版社的市场价值,我百口莫辩。

也不辨。超过五千人支援我们,也就肯定了我们存在的价值。我相信,还是有人看到过、感受过这五年来大将的用心。我们唯有用行动,做该做的事,继续回馈社会。行走江湖,重点在行走,站着不动,刀来剑往就会砍到你了。



2020.10.18刊于南洋

从通报、生活报 到中国报

作者:周宝振

2004年,马来西亚一代报王周宝振的长子周若鹏,向父亲询问有关创业守业之种种。周宝振认为:“与其用说的,倒不如用写的比较完整。”

于是,他兴致勃勃的从他自己的童年写起,每两三日就发一封电邮给两个儿子。写着写着,《通报》的事迹写完了,他意犹未尽又写《生活报》、《中国报》和生活出版社的故事。

这些文字记载了父子平日言谈间少提的事与情——关于工作,关于生活,关于亲人。此书的出版,为马来西亚报业历史补充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