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没有变得更好
警察在贾克伯.布莱克背后开了七枪,当时布莱克的三个孩子都在车上。有人说布莱克持刀,暂未证实,但你从一个父亲的角度想,会在孩子面前持刀和警察对抗吗?就算持刀,两个警察有两把枪呀,真需要致人死地吗?
不久前警方致死乔治.佛罗依德,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加剧。黑人受歧视已是积压多年问题了,马康.葛拉威尔在几部著作中都探讨过美国警方滥用职权和暴力的例子,对象都是黑人。在《决断两秒间》中作者分析阿玛都.帝阿罗如何遭无辜射杀,论点说不全是因为歧视,但读者不以为然–这已是15年前出版的书了,谈的是20年前的案子,20年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
我回顾自己20年前的某些作品,内容在控诉我国的种族分歧,今天种族课题仍是政客乐此不疲的把戏。朝不保夕的中文教育谈了20年,土青团团长万阿末费沙刚倡议逐步关闭各源流学校,还是以“团结”为借口。不巧类似的借口中共政府也在用,企图在内蒙古逐步以汉语取代蒙古语教学。这里中文被欺负,那里中文欺负人。20年后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
我们还是学不会包容和自己不一样的人,从古代到现代,没进步多少。德国纳粹党屠杀犹太人,缅甸迫害罗兴亚人,印尼排华暴动屠杀华人。美国自解放黑奴以来,种族平权做得比许多国家都好,但黑人依旧面对结构性种族主义。同一份求职履历表,冠上白人的名字比黑人更容易获得面试机会。尤其在奥巴马卸任后,种族主义阴影笼罩的特朗普当选,种族平权在开倒车。我国又如何呢?大马印度人也遭遇结构性歧视,最近发生的华人房东驱逐印裔租户便是一例。独立63年,世界没有变得更好。
怎样让世界变好些?葛拉威尔说,出去走走,接触不一样的人,体验不一样的事,便可冲击固有的偏见。在美国曾有一项心理学试验,让一些怀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去看运动比赛,代表美国的队伍都是黑人,偏见就暂时缓和了。我也一直呼吁国人应多交朋友,各族朋友我都结交,认识许多优秀的人,就明白那些关在房间里形成的偏见都是不实的。
葛拉威尔15年前就这么说了,我自己也写了4、5年吧,然而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或者说好得太慢、太慢了。出去走走就能打破的偏见,为什么还是那么难?因为大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偏见是偏见。国家领导人,或任何团体的领导人吧,本应制造交流的机会,然而他们却没有这么做,因为利用偏见制造冲突能带来更大的利益。
世界很难变得更好。这是很让人沮丧的。
2020.09刊于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