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必需品吗?
“书是必需品吗?”电视台记者问我,美玲她口罩后的表情我看不见,但灵秀的眸子透着希望的光,仿佛促我说出她想要的答案,所有爱书人都想听的答案。
不是,我说。书,不是必需品。
爱书是一回事,卖书是另一回事。爱可以盲目,做生意不行,得实事求是。不管大家平时说阅读有多重要,疫情来到就考验这“爱情”了,书的地位在哪里,无所遁形,全球有几个国家把书业当作必须的重要服务呢?不吃饭会死,不吃药会死,不读书是不会死的。
社会上也有些声音说阅读有助于维持心灵健康,管制令期间应让书业像药房那样继续营业,这些人的想法太浪漫了。就算书店开门,真会有人光顾吗?“我不怕病毒,就是要去书店看书买书!”如果真有人这样想,连我都会为他的精神状况担忧。
也不等疫情来袭,书店本就存活不易,此时连锁书店关了几间,非一日之寒。疫情之前,已经发现有些书店已在逐渐减少摆书的面积,改卖零食、电脑配件、杂货等等。在商言商,亦无可厚非,但这也意味着出版社能卖书的空间逐渐减少。疫情爆发时,书店的第一反应是大量退书,而不是和出版社商量如何卖更多书,这是本地出版业者的无奈。
管制令期间通路封闭,出版社业绩大受打击,就算重开恐怕也大不如前,因为大家还是尽量避免出门。这是冬天的状态,在如此氛围底下诸事停摆,金流吃紧,印刷难为,新书也没法出版。
也并非完全没有曙光。有些作者如陈嘉荣定时开直播,尽管不是为了卖书,也间接带动可观的销量,出版社可尝试复制他的做法(虽然我明白不是每个作者都能像陈嘉荣,我自己到现在还没卖出几本)。一些重量级文学家如黎紫书出新书《流俗地》,管制令也无阻读者购书的热情。
挣扎的也不止是本地书业,外国业者也一样在努力找出路,想方设法让内容能接触读者,其中一种做法是制作有声书,如果行得通,那么出版社便可为现有的知识产权延伸出新产品。
此外,以我个人的观察,线上购书增加了许多,虽目前难以弥补实体通路的销量,但至少可见还有不少人和我一样,认为书是必需品。咦,我不是才刚说书并非必需品吗?
那得看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活得像行尸走肉,是不需要读书的。美玲,这是你要的答案吗?
2020.06.14刊于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