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之梯
法国作家哲荣.布察给我介绍这位旅法的大马作家,说我一定认识,她是皮里塔.沙马拉桑。我不认识,但她在《种族之梯》一文中所写的印裔困境,我认识,也许我们都认识,但拒绝想起。
我的魔术老师安森莱也是印度人,依我看他是我国最顶尖的表演者,但这十几年来许多工作机会和他插身而过,问他为什么,他给我看手背,我不解,他用手指摸摸手背说:“颜色。“
《种族之梯》说的就是这件事。皮里塔想把英文作品翻译为中文,好让华社能读到印裔的心声。那些我们本应熟识的心声,总因距离而模糊,我们两个社群之间有多遥远呢?皮里塔和我同是马来西亚人,居然要通过法国作家才找到我。
全文我暂不详述,关于种族歧视,只举文中一例:当你的亲戚对小孩说:“你再顽皮,我叫印度人来捉你!”请问你及时纠正他了吗?如果没有,你没资格说你了解种族歧视,那些印裔同胞每天面对的结构性歧视。在大马的种族之梯,他们始终困在最下端。
皮里塔找我时,我正好讨论着一群比下端更下端的人。管制令期间朋友的餐厅休业,回去开门时发现已经让外籍劳工住了几星期,食物吃了不少。他报警,警方叹说这已是平常事。
在我国,合法、非法的外籍劳工人数逾五百万,已远超印裔同胞。这些人离乡背井,只求糊口。他们在这里生活,然而和我们的社群是完全切割的,某程度上和印裔社群面对的困境一样,旁人选择视而不见。坦白说,许多人甚至不把外籍劳工当“人”看待,他们只是满足工商业所需的“功能”,是梯下的土。
我们不认为他们是有文化、有知识,新冠疫情发生后,只把外籍劳工看成是可能传染疾病的“害虫”。真的是这样吗?移民难民诗歌比赛自2015年起开办,我相信其中一大用意是通过文学作品,让大家看到功能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尽管文学作品很难引起普遍关注,但主办方用心着实可敬。
那位开餐厅的朋友并没有心怀怨恨,反而发起筹款运动帮助失去工作而挨饿的外籍劳工,他看到的不只是个人损失而已。他还没读《种族之梯》,但他的作为正是就是皮里塔所呼吁的:
某些刻板印象和歧视已根深蒂固,你我都休想立刻改变些什么。你能做的,是时时刻刻记得有这么一个隐形的梯子存在着,如果你在梯子下面,叫上面的人听你说话;如果你在上面,请聆听下面的人说话。
2020.05.19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