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腾的姓名学

宝腾的姓名学
最近看到宝腾的新闻,在亏本两万年之后,这年终于可能转亏为盈。宝腾总执行长李春荣说,X70是一大功臣。引入中国科技,内部改革(我的诠释是消灭尸位素餐的废人),节省成本超过两亿令吉。他们的目标是卖出10万辆X70,现已超过9万。宝腾要超越的对手,锁定为日本品牌,Perodua不放在眼里。
 
人要正视一个多年以来不敢正视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公司原本不赚钱,换“外人”来经营便扭转乾坤?难道我们要承认外国人比我们厉害?怎么可以?!一定是他们有魔法。
 
这必然只是姓名学问题,宝腾母公司叫”吉利“,自然就会走运。Proton以前叫“普腾”,就普普通通,这里疼那里疼的意思。第一个车子型号叫“笨蛋傻瓜”。有政府的保护伞,就算把顾客当笨蛋也好,普腾还是能大赚,但此后每况愈下。吉利”入主“以后改名”宝腾“,就不再普通,变成”宝藏“了。
 
其实,一个换中文名字的动作,就看得出新旧层的区别,这不是魔法。除了因为中国人对中文字比较敏感以外,也显示新管理层重视细节。马来西亚人认识的品牌主要是Proton,连华人也甚少叫它的中文名字。一直以来,没人在意过”普腾“实在是个非常cincai的译名,当年cincai找个人翻译,cincai用了十多年。这种cincai文化充斥于官联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何来竞争力?
 
普腾真的差吗?数年前我和车友拜访普腾中心,巧遇一英国人,他是Lotus的工程师。攀谈几句,得知他是定期专程来为普腾调校汽车操控。可是,我们并不知道他所做的设定,后来零件采购有没有遵从、生产线会不会照办,就好像没有人会刻意去设计两年内就坏掉的电动车窗,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特别去选用劣质的零件呢?心知肚明,心照不宣。
 
马来西亚的大企业并非真的不行。马航亏到漏油,但我在里头当飞机师的朋友说,其实马航的技术、服务都是一流的 — 可惜管理层是九流。就算请来外援总裁,也会吃不消原有僵化腐败的文化,被逼离开。真要扭转乾坤,得像宝腾那样脱胎换骨;只有真正易主了,权力结构才能根本改变。李春荣曾说改革不如预期顺利,但吉利毕竟是真正老板,要除掉毒瘤、淤血,总比马航的外援总裁来得顺手。
 
X70推介时请来敦马,我猜想他心里是何滋味?他本来引以为荣的,慢慢变成过残车,最后再变成中国产车,必不胜唏嘘。可见投资再多硬体建设、保护伞再完善,也无法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思维。第三国产车如果真的进行,且又沿用以前的模式经营,将是另一场经济灾难,最好的下场是让外国人捡便宜,这样至少还能为本国人提供就业机会。
 
也许比较能寄望的是飞行车,其实外国早就做过了,但也不失为新市场。我们能腾飞多高多远呢?我猜,大多国人只希望不要掉下来就好。
2020.01刊于Top Gear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