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名逐利未必愚昧

追名逐利未必愚昧

无意间读到数年前医生张庆祥的遗言,他年纪轻轻不幸患上绝症,劝世人莫穷一生追名逐利。不知怎的,我隐隐然觉得这些说法有些不妥。名利,不是很好吗?
 
有名,助成大业;有利,生活无忧,两者都是让生命丰盛的条件。作家写作,难道不望成名,让更多读者读到自己的著作吗?歌者唱歌,难道不希望得到更多听众吗?,难道不希望成为举世闻名的品牌吗?不论选择什么方向,也只有持续获利才能支持自己走得更远,利益绝对是好事,至少我现在是这么看的。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走到生命尽头时,又会觉得名利转头空,劝人莫追求呢?
 
我想,关键在一个人正处于什么阶段。
 
一般人不会去设想自己明天就得向世界道别,当下只会为目前的事情努力,以为可以及时享受到奋斗过程中所得的名利。只有在不幸突然发生时,惊觉无法享受辛勤耕耘而得的果实,才会觉得自己白费气力。在那个阶段,价值观发生巨大转变,自己时日无多,名利自是无用,所有关注便集中在亲人。
 
但大多人并不处于那个阶段,自然没有那样的心态。人的平均寿命是70岁,不幸者其实是少数,不然保险怎么赚钱呢?我们追求一般人在这个阶段应该追求的事,不代表这是愚昧的。总不能因为明天可能一切会化为乌有,就放弃今天,无所事事。
 
我的公公病重时招我父亲谈话,当时我不在场,是爸爸后来告诉我的。公公说,不要为他难过,该做的他都做了,能享受的也享受过了,算不枉此生。公公所处的阶段又有别于张医生,上天厚待公公,让他有过足够的时间。
 
我也常为生命无常而感困惑,于是去读了《相约星期二》、《最后一堂课》等著作,大约都有类似的说法,人生重要的是做好想做的事、关爱身边的人。这些思考给我的提示,并不是视名利为粪土,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该做什么事情才对自己有意义。不要为了名利做违心的事,就不会有悔恨。
 
而且,不要牺牲陪伴亲人的时间,毕竟我们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要走。
 

2019.08刊于南洋

从通报、生活报 到中国报

作者:周宝振

2004年,马来西亚一代报王周宝振的长子周若鹏,向父亲询问有关创业守业之种种。周宝振认为:“与其用说的,倒不如用写的比较完整。”

于是,他兴致勃勃的从他自己的童年写起,每两三日就发一封电邮给两个儿子。写着写着,《通报》的事迹写完了,他意犹未尽又写《生活报》、《中国报》和生活出版社的故事。

这些文字记载了父子平日言谈间少提的事与情——关于工作,关于生活,关于亲人。此书的出版,为马来西亚报业历史补充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