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是本钱,成功要趁早 — 记郭子毅、吴柳莹座谈会
如何形容我有多喜欢吴柳莹呢?就好像我喜欢YB郭子毅那样。我喜欢郭子毅,又似乎比吴柳莹多一点点。
我在两年前先认识吴柳莹,那时我负责编辑她的著作《我只是吴柳莹》。这个月我主持由青云亭和大将出版社联办的讲座《年轻是本钱,成功要趁早》,吴柳莹和郭子毅对谈。讲座负责人曾昭智谈起如何对郭子毅刮目相看,27岁的年轻人啊担当重任,我那时还不知道郭,心里有所保留。政治人物我见过一些,有真正让人敬佩的,也有让人觉得十分滑头的。
在讲座日期前几个星期,我们约见预先沟通对谈内容。席间吴柳莹谈起我国运动员退役后如何面对生计的窘境,并举一些在外国为运动员规划生涯的例子,比如日本企业如何“领养”球队,并确保运动员退役后还能继续在公司上班。事隔数周到讲座当天开场前,郭子毅竟然主动向吴柳莹重提此事,说他已经询问了几个企业单位,暂时不见谁有意愿这样赞助运动队伍。吴柳莹当初只是说说,并没有要求郭子毅帮忙,但是YB不只听进去了,还有所行动,就算暂时没有实质结果,那一刻他真正赚到了我心底的Berhormat。连我自己的员工也未必鸟我啊!
这场讲座很有意思,来的人不多,但脸书直播的浏览次数近万,我心想值得整理一下我对两人的观察,或许能启发更多人,尤其青年。(如果你自以为不再年轻,又似乎更应一读。)
成功是什么呢?“奥运羽球混双银牌得主”、“最年轻的行政议员”,这样是成功的标签吗?两人都不敢轻言成功,毕竟成功的标准因人而异,这些成就充其量只是人生的里程碑。我欣赏两人并不只是因为他们现在做到了什么,而是他们怎么做到的。吴柳莹自小喜欢打球,后来成为运动员没有悬念。郭子毅少时的志愿是发明家(和我一样),父亲郭金福也是政治人物,但完全不鼓励他涉足政坛。郭子毅毕业后在银行工作了一阵子,还是毅然辞职,参与政党工作,而且一投入其中就无法自拔。他说,没有成为发明家,但也许初衷始终无变,就是希望帮助人,方法和管道不一样罢了。
郭子毅对政治工作的看法很独特,他说绝不能当作“事业”来看待,如果你把它当成事业,那么你就像在企业上班那样,不断想更上一层楼,然而这未必会发生,搞不好还会让人迷失。他只以热忱来工作,其他的不管,就不会多心了。我眼中的郭子毅对于自己的使命十分清晰,大概就是这样的目标让他有能量每天处理七八场会议,直到深夜才下班。我说啊,处在他这个年龄的年轻人,有多少还在盲目的忙碌,然后傍晚群聚在麻麻档打机?
这些成就是要付出代价的。郭子毅付出个人时间,敢于接受磨练。他忆述自己以前没有演讲经验,和林吉祥共同出席活动时,万没料到林会突然吩咐他上台演讲,他硬着头皮就上场了,准备的时间只有行走上台的那十来秒。这样的情况重复发生,他也不退怯,久而久之练就一身功夫,应对一切变卦无须所谓的“心理准备”,兵来将挡。一颗羽球突然飞到球场右方,你总不能对裁判抗议说:我还没准备好啊!
作为运动员,吴柳莹和其他人一样经历严谨的训练,这没什么特别的。她不是天生神技,初涉球场时排名几乎包尾。可是依我看来,吴柳莹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她的一种特质,也许她自己也说不上来的--牛。包尾还不放弃,牛;为了解决双膝受伤的问题,胆敢接受后果难料的手术,牛;后来连手臂也动刀,牛;和国家队方向不一,毅然离开舒适圈,自创天地,牛;为了安排退役以后的生计,敢于涉足不熟悉的领域,这不也是牛!要迈向成功,断不能安于现状,必须主动求变。说年轻是本钱,正是因为年轻人有更多时间,也就拥有更多犯错、修正的空间。
可是,吴柳莹的牛不是西班牙斗兽场的牛,看到红布就冲过去,这样只会让斗牛士多插几刀而已。她能够把球场上的智慧转用到其他地方,明白不经筹划、磨练是赢不了的。她有计划,愿意上课,主动读书学习。而且,不会为一两场的败阵、几番风言风语,就容许自己颓丧。
人贵立志,然后勇往直前,郭子毅、吴柳莹都有值得年轻人学习之处。三十而立太迟了,成功要趁早。
当晚讲座会结束以后,吴柳莹从马六甲赶回吉隆坡准备翌日的训练,她在数小时前才刚从吉隆坡赶下来参加座谈。我听到曾昭智和郭子毅的对话,YB帮助青云亭解决了一些垃圾处理的问题。他难得抽空和我们到餐厅聚谈了一阵子,后来不知接到什么消息,又忧心忡忡的离开。这两个年轻人啊,已经走在多少人的前面。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再年轻,试想一下--他们的成就都是在十年之中达成的,你难道不能投资未来的五年十年吗?我们完全没有落后的借口。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