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反ICERD

Ba412afe C616 4547 867f E3346472ac49

看到反ICERD集会顺利、举办,不少对种族平等抱有期待的国民表示失望。别。我可能是少数不失望的,而且在集会前就想看到它举办 ,最好别下雨。为什么呢?

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炎炎夏日底下聚集了25万人。当年没有脸书、没有简讯,他是怎么做到的?马丁路德金凭着他对平等的信念,感召身边和他一样有着相同信念的人,这样口耳相传吸引来了25万,而且当中有四分之一是白人。

大多人并不曾读过ICERD条文,认知只限于政客所吹的侵犯土著地位,因此可推论愿意在赤道艳阳下游行反ICERD的人,应该都秉持土著为尊的信念,我想从集会看到还有多少这样的人。集会告诉我们,至少有5万人愿意为这样的信念站出来,但又不能完全做准,因为有政党机器作怪,不像马丁路德金凭真诚感召。街访显示有的民众根本不懂ICERD为何物,村长举旗就跟着来了。而且,早就说不签署ICERD了,可能很多人就费事出现。无论如何,眼前的数据是5万。


为什么都说不签了,还要办集会呢?因为箭在弦上。好像黑道开片,一方大佬领着马仔凶神恶煞地持刀要冲,对手突然讲sorry啦地盘全给你,不要打架好不好?大佬能不打吗?“吹鸡”了,喊大大声了,巴士租了,突然取消很没有面子,所以改“抗议”为“庆祝”照样集会。伊党、巫统在野,需要借集会标榜自己和政府立场相异。为了展现实力,人数壮观对他们很重要,丹州还要特地放假方便州民越州参加,做得非常刻意。同时两党也可看看支持这种诉求的民众还有多少,衡量彼此的影响力。

我无意以华人本位的情绪来看待此事,一味批判种族主义者。在他们的认知中,加上前政府六十年宣传教育,是他们先在这里,其他种族是英国人带来的。宪法保障土著优先是理所当然,我们说的不公平,是他们的公平。当年黑人是次等人,对很多白人来说也无可争议,后来社会逐渐进步,思维才慢慢改变。那么马来同胞究竟有怎样的改变呢? 我们看到人权律师Siti Kashim支持签署ICERD,看到马哈迪孙女批判反ICERD集会,但她们是社会精英,始终还是少数。

第14届大选中有七成马来人还是投票给国阵的,他们的意见不会在短短半年内改变。这是我们一早知道的,这集会让大家明明白白的看到,他们一路都还在,所以没什么好失望。这国家是你的,也是他们的。可是,不失望不代表不担忧–希盟政府会努力以教育使他们成长,还是为了下一届大选而向种族主义靠拢?

2018.12.11看于中国报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