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慈善

灰色慈善

我在咖啡店吃饭时,又收到慈善中心来电,不知道要帮助哪一个弱势团体。不知道,因为对方没说完我就挂断了,然后屏蔽。我对电话极其厌恶,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打断我的和休闲。不过那原本是针对商家,慈善、非营利机构来电,我原能客气地听一听,能够的话就捐些钱。有一次帮助了某团体,以后类似团体不断来电!现在连慈善、筹款类的电话行销也开始让我厌恶。我知道,你读到这里大概就要鞭挞我了,他们要帮助老人、孤儿,这些是善举,应该要尊重要帮助,怎能说厌恶?

我曾引颈长盼的个人资料保护法终于在2010年落实,满心以为从此贩售个人资料的情况会减少,不会再受电话行销干扰。政府靠得住,母猪会上树。我在收到某银行骚扰以后连番向国家银行投诉,国行发公函警告银行,银行的高阶经理书面向我道歉,以后行销电话照样打来。法律是有了,执法没有。银行只是其中一例,还有地产、投资等其他商家的干扰,不胜枚举。我相信你会认同这样贩售共享个人资料,不只违法,而且侵犯隐私,乃不道德的行径。那么,请问冠以慈善之名,是否便可用此不道德之手法?这问题似乎不好回答。

我本来十分不齿已故印度“教主”萨蒂亚赛峇峇的行为。他信众无数,旗下组织庞大,在过百个国家有逾千家服务中心。他自诩有神力,能变出如项链、手表之类的小物件,信众无不拜服。他“不幸”跨入了Youtube年代,本来靠口耳相传能无限夸大的“神迹”,都在无数摄像头前原型毕露,不过是区区伎俩。若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赛峇峇只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可是,他设立免费医院、开办大学、推动清洁食水计划,所做的慈善工作、帮助过的人远远超越许多“正人君子”。我还能单纯地批判赛峇峇为坏人吗?那么,究竟是否以慈善为名,便可不择手段?


饭未吃完,又有一青年前来兜售一些小饼干,说是为某家孤儿院筹款。曾有做过正规慈善工作的朋友告诫,这些人都是无照筹款的,如同行骗。我付出的金钱除了买商品以外便是给青年的佣金,最后也许有一成真的会交到孤儿院。我曾经拍案呼喝赶人,不过这天没有,因为青年看起来不讨厌,饼干看起来好吃。

少时我黑白分明,现在我知道 — 世界是灰色的。

 

2018.05刊于南洋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