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之必然
黄子华说这是他最后一场栋笃笑,我先听着。我对艺人的承诺像对政客的一样,信一半已嫌多,张国荣封麦复出便是一例。但我完全不排斥张复出,只要他持续交出好作品。我也万不舍得黄子华“退休”,他是我最欣赏的脱口秀明星。喜欢他的人多得是,看黄牛票炒上数千元便知。
违法中介为什么叫“黄牛”?据维基说这说法源自二十世纪上海,谓抢票人群如“黄牛群骚乱”,不知可信与否。大多人觉得黄牛党可恨,但这种恨意可能分两种:观众恨,本来正常贩售的票,价钱被炒高,甚不公平;而演出主办方或许也恨,原来票价可以定更高、赚更多,结果差价让黄牛党赚去了。我倒觉得黄牛的存在是必然的,“不公平”也是必然的。
经济学说里有种完美的情况,一件货品所值多少,由顾客自己决定。比如咖啡,喜欢咖啡的人可能认为十元值得,那么就卖他们十元;其他人只愿付三元,那就卖他们三元。现实中这当然不可能发生,本来愿意付十元的人看别人只付三元,当然也不愿意付十元了。要达到(或接近)这种完美的定价情况,咖啡厅就提供两种不同的咖啡,比如黑咖啡和摩卡,两者价钱差整倍,不过成本相差不了几分钱。咖啡爱好者会追求比较精致的摩卡,付出更高的价钱;而普通的黑咖啡就用以满足其他一般消费者。表演的票价不也一样,所谓的贵宾席就好像上述例子中的摩卡,瞄准有经济能力的铁粉。就算价钱不同,因为商品有差异化,没有人会控诉“不公平”。
黄牛党能存在是因为主办方的定价不“完美”,热门表演的门票是“稀有物资”,价钱还有上升的空间。黄牛党也提供了“附加价值”,免了顾客排队之苦,这价值也包含在差价之中。若说买票先到先得,他们的确先到了,这没有不公平的问题。黄牛党高价转卖,消费者大可选择不买,这也没有不公平的问题。最大的毛病是消费者需求没有被满足,尽管主办方的确是卖了票、赚了钱,如果黄牛票没有转卖成功,表演者面对的是尴尬的空场。(不过我猜想就算黄牛票没卖成,黄牛自己还是会去观赏,于是表演者对牛弹琴。)
就算有关当局规定实名制买票,而且限制每人所购票数,黄牛之所以为党还是有办法雇人扫票。真要铲除黄牛现象,或许得从经济角度下手才有效,比如用拍卖制,黄牛被逼和真正的消费者一起竞标,大幅削减他们的盈利空间,无利可图的事就没人愿意花力气了。浮动的票价不见得是天方夜谭,像飞机票一向来就是视需求而变动的。无论如何,表演类活动没有这样的卖票传统,消费者也没有这样的购买习惯,就算理论上可行,短期内也不会发生。习惯、传统是最难改变的,所以黄牛党不必担心,草原持续宽广。
2018.04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