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鏢志
也許這是男人的通病–找藉口。擲飛鏢是一個完全沒用的游戲,就好像賽車一樣,但不知怎的,都很好玩,讓我欲罷不能。怎麽辦呢?我想在這些無益的活動中挖掘智慧,假裝領悟了一些什麽,就似乎值了。關於賽車已寫過一系列文章,但這小小的飛鏢能有多少學問?不就是把飛鏢投向標靶嗎?
原以爲擲飛鏢是手臂手腕的事,原來不那麽簡單,站姿也很關鍵,要讓手臂能垂直,以便直綫抛出飛鏢,才有準頭。身體要穩,出手才不會偏。説起來容易,但一個抛擲動作,同時要考慮十幾個關節,殊不簡單。看武術世界裏練功,不也是先紥穩馬步嗎?根基先鞏固,出手如有神,方可隨心所欲。我想,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樣的道理,基礎沒打好,機會經過面前也捉不到。
就算身體站穩了,投擲這麽個簡單的動作,要做到每次如一對初學者來説也近乎不可能。就算做到了,力道掌控又是另一關卡。能投中紅心,不代表能投中標靶上的其他號碼,因爲角度稍偏,就表示身體的每組肌肉都得適度調整,而怎樣才算“適度”呢?擲鏢時我往往猶豫,高手鏢友叫我別想太多,手會自然跟著眼睛所看的目標去。啊,這和我賽車所學很像,衹要看著要去的方向,身體自會反應調整。我少想一點,多依靠本能,果然準頭就提升一點點,也衹不過一點點罷了。
看專業鏢手百發百中,問他怎麽辦到?他説:“很容易啊,你每天練八小時,就可以了。”這又驗證了一句老話:時間花在哪裏,成就就在那裏。真的有“專業鏢手”這回事,廠商贊助,獎金豐厚,世界冠軍可贏得過百萬獎金,這年頭玩物未必喪志,衹要那個游戲的商業市場夠大,
幾個鏢友常半開玩笑地說“寵辱不驚”,原指不爲得失而動心,這是由管啓源最早開始説的。阿管覺得自己投中目標時太得意忘形,失手時又太垂頭喪氣,無論何種情緒其實都會影響接下來的表現,於是聯想到用這句成語提點自己,還認真到向傅承得求墨寶自我勉勵。我想啊,他豈止是爲了飛鏢呢?這種心志的修煉本來就是生活的修煉,無論順境逆境都應從容以對。傅老後來選擇寫的卻是出於老子的原文“寵辱若驚”,一個人會為受寵受辱而患得患失,衹因處於低下的位子,不夠成熟。説起來好像也可勉勵鏢手,衹要知道自己的級數,贏過新手是必然,輸給高手也是必然,自己持續精進便是,真無需“若驚”。我這種新手起初會在乎輸贏,後來完全不予理會,專注于超越自己就好了。
藉口説完了,還是要面對現實。這始終是個游戲,我不可能靠此維生,也不可能變成世界冠軍,眼前要學會的是“適可而止”。我不是沒有發現自己的老毛病再犯,玩什麽都會過分投入。魔術如此,賽車如此,飛鏢亦然。寵辱不驚,還要去留無意 — 我這裏沒什麽偉大的意思,衹是提醒自己離開鏢場要瀟灑一點,不要每次拉扯到凌晨。
2017.12.17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