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最佳影片:《国民》

5e7525da45def74963e3c0786937e944

我想写影评,但我并非专业,迟迟不敢动笔。既然张子夫、刘城达这集短片叫做《国民》,咦,我不就是国民吗?或可趁机用国民观众的角度试写影评。我必须说这作品非常有深度,充满隐喻,不知道大家看到的和我一样吗?

首先看到的是政客闯进国民的家要kopi,这实在太写实、太震撼,丝毫“不客气”。主角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大家熟悉的会长造型,另一个是你希望他后来变成的样子。连选角的设计也在暗示华人政客精神分裂,一方面以为自己爱国、为国服务,同时又被“回唐山”、怀疑自己的地位,多年来不停在内心交战。这肯定是王家卫手法的后现代主义体现。影片高明处是自己骂自己。我都已经自骂了其他人就别骂了吧!外来的声音就不需要再听了。

国民受不了政客拿了Kopi还硬掰“不要放弃希望”的伟论,用糖果丢他。小心点看,那是我童年记忆中的大白兔糖,那些回不去的时光。糖果肯定是虚幻的,因为大选前派的糖果不是派不到手上就是很快过期,比如承认。况且真要丢他,我不会用糖果,我会连同装糖果的碗,最好还是铁的,再不就直接翻台,所以糖果一定不曾存在过,只是导演或编剧的象征手法。导演称赞主角演技好,那当然了,演技是主角的专业。个人最欣赏他被丢糖果的神情,我想那种内敛的落寞和委屈,若不是因为现实中天天被老板丢、被人民丢,还真演不出来。


后来政客谈梦想,镜头一转,拍的是残破的木屋、深锁的老店、无人的旧街。美感是有,但倒退二十年的景象,实在看不到希望在哪里,和政客的旁述形成强烈的对比。国民凭栏时,我希望他会往下一跳,结果没有,啊这故事好多转折。妻进来问:“今年还要挂吗?”连妻这个角色可能也有隐喻,因为“妻”“欺”同音。因为相信他们,我们已经挂掉很多次了。国民把国旗端出来,我才明白他要挂的是国旗。啊故事充满惊喜。

最诚实的一句对白大概就是“该减肥了”,用来养着腰间那圈肥肉的是民之脂膏,国家跑得好喘。60年了,政客要传达的讯息居然不是精益求精,而是“不要死心”,我们已经悲哀到这个地步。最诚实的一幕是结尾:残桓败瓦中一面欲振乏力的国旗。

2017.09.05刊于中国报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