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民如蛙

有旧识匿名留言说看我事业干得还不错,但一定都是靠父荫,不是靠实力。我问他是谁,他没回应了。父亲的确帮我不少,我的确比很多人幸运,但我的公司在谷底时连老爸也束手无策,嘱我转行,是我自己坚持硬干,才转亏为盈的。也幸好这样,我还建立了自信。这匿名者伤害我了吗?没有,好在这些年来道行提升不少,但微微不快还是有的。
我是这样才后知后觉地学会“酸民”一词,特指网路酸民,就是那些不管认识不认识、有事没事放几句酸话的人。最近我在当大马奥运羽球混双银牌得主吴柳莹的编辑,负责她的新书,特别留意她的脸书状态。看到那些出言不逊的酸民,尽管不是攻击我,却反让我无名火起。吴柳莹拿模特课程,酸民讥她不务正业;她旅行留影,酸民讽她浪费时间;她著书说羽坛生涯,酸民笑她不会写作。
啊这些究竟是什么人?这些是坐在沙发上、守在电视前看比赛的人。他们看到的只是那短短一小时的交战,看不到球员多年无间的锻炼。这些是思想单线、自以为是的人,以为球员的人生是为他们的电视而活、为他们虚假的荣耀感而活,忽略了球员也是多面向的“人”, 需要多方学习成长。这些是平庸无所寄托的人,看不顺眼别人的成就,躲在手机屏幕、键盘后边偷发嫉妒的冷箭。
这些是可耻的人,虫蚁般地活在烂泥和碎石间的缝隙,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道行再高,我们也并非全无感受。酸民你一言他一语地放话,多少会影响情绪。吴是名人,面对的酸民比我多何止千倍,一个年轻女生要承受那么多无理指责,怎不叫人心疼?所幸运动员如她心脏还是很坚强,大概也和我一样磨练出耳边风的功夫,在难过中学懂并非所有反馈都是有建设性的意见。
酸民损人,太容易了,不就打一行字。无需了解实况,没有深入讨论,完全不负责任。我读着吴柳莹的经历,那些酸民能想象能想象屡败屡战的毅力吗?能想象自愿面对未知的手术、两个月重新学步的巨大勇气吗?酸民之所以为酸,因为活在他们狭窄的醋坛子里,当然无法想象成功者的奋斗。我愤怒,正因为这些无能者恶意且随意地诋毁付出过努力的有为之士。
我对自己承诺,吴柳莹的书要做好,不过也不是要给那些酸民看,酸民之所以蛙居醋坛必因少读书。吴柳莹书,望可鼓舞国人,任谁都可以碰触梦想。 书要做好,让那些酸民更酸,酸得把自己腐蚀掉去。
2017.07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