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出版社都需要安井

安井 - 重版出来
这是《 重版出来》系列里3篇中的第1篇

几乎没有看过安井的笑容,老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准时六点下班,和热情的同事形成强烈对比。安井却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后来知道他也曾是个热血编辑,后来杂志销量不济被逼停刊,抹杀了他所有的努力,于是学会把理想和现实切割,自我保护。

出版,是一个怀抱理想的行业。经营者寻觅有能力的作者,把有价值的内容制作成商品,传递到顾客手中。真正在卖的不是实体的东西,而是内容,这是传知的事,故此出版工作者对事业、作者、读者投入的感情尤其浓厚。“杂志是作者、读者的家。”安井悲愤的说,然而现实是:杂志、书籍都是商品,商品不能卖,出版社就不能存活。剧中重复出现的一幕,黑泽心和安井吵架,两人近距离怒目相视,那是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啊!

重版出来!漫画 第1-3集
《重版出来!》版漫画第1-3集!按此购买。
有店
上还有更多集数的《重版出来!》,请到有店搜寻。

我尤其喜欢安井,因为加入大将出版社之初,我提醒自己要扮演的便是安井的角色。要把一家公司从苟延残喘变成健步如飞,过重的文化和社会包袱要先放一边。经营者必须要明白究竟读者要什么,而非把出版社当成自家后院的游乐场。编辑壬生就犯了这个毛病,完全忽略读者意见,没有转达给最帅漫画家成田,以至漫画销量下滑,被逼停载。安井的做法则是另一极端,市场至上、数字挂帅,为了顺应明星效应,不惜逼新人东江一再重画,甚至违背,连封面也不用她的画作。畅销就是王道,出版不过是工作而已,无关理想。


如果真是无关理想,那做什么工作都一样,何必做出版呢?我遇过好些出版界的前辈,几乎每个都说出版难为。书籍对马来西亚人来说,不是必需品,风气一直受质疑。而书价中有一半利润付给通路,扣除版税和其他开销,所剩无几。这么说吧,出版社卖一本低价书,所赚的利润往往不比小贩卖一碟炒粿条多。而且,书本若在通路卖不出去,随时可以退书。炒粿条顾客吃了下去,至少不会吐出来还你,叫你退钱。

书一开印往往成千上万,都是出版社押下的注码。何者能卖,往往没有科学的方法可以预测,只能凭经验去过滤种种因素。黑泽心婉拒的老人漫画家,居然成了畅销作者,如此案例现实中比比皆是。滞销书最终的去处是废纸厂,社长久慈胜每年去一次,看着输送带把一本本漫画送往轮回,时时自省。那些不只是编辑和作者白费的心血,还是损失的金钱。剧中的董事假惺惺地安慰《漫画Flow》的工作团队,但他绝不是坏人,只是稍被妖魔化的现实罢了。安井从此醒悟,公司只看数字。那么难做的事业还有人一边诉苦、一边继续,必是苦中有乐,而我个人的领会,便是为好书找到知音的喜悦。

安井并非全然无感,他秘密经营推特发牢骚,是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当东江拒绝继续为他作画,他勉力压抑自己的失望。他始终爱才,在背后看着离开的东江,默默祝福。没有销量,有什么才能都是徒然,安井用他的高压手段“培养”新人,却不是大家能够接受的。后来黑泽心培养的新人中田伯出单行本,试读点击率过千万,他很细心的建议不要用汉字表示,而用长长的阿拉伯数字凸显其震撼力,都让我们知道他的心未死,无论是哪位作者出头,他都乐见其成。

“我还在工作,只是换了方式。”下班后的安井对妻子说。他始终是个高效能的编辑,纵然一幅跩跩的样子,公司上下却没有人对他不尊敬。总编辑和田向他道谢,说因为安井一直在做赚钱的案子,公司才有余裕提拔新人、出新书。理想,是需要安井这样的人撑着的。一家要有理想的出版社,需要多几个安井,最好啊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安井。

2017.07刊于星洲日报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