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失眠的英语诗歌朗诵
我是猪,横竖都能睡,但从KL Poetry Slam走出来那一晚我失眠。我失身失宠失败失恋,就不会失眠。但从那个英语诗歌朗诵活动出来后,我失眠了。为什么呢?同样是朗诵,我们站在华人的台上,他们却是和各国各族的观众站在一起。我从事文字创作和表演多年,文友不时控诉市场萎靡人才凋零,在这里我却看到生机蓬勃。
我迟到,百来年轻观众早已席地而坐,各族都有,还有外国人。本来我想参赛表演,但登记时间已过。当时主持人Elaine Foster正询问观众谁愿意当评委,她需要五个人,我毫不犹豫便举手。她给每人一塊评分用的小白板和麥克笔,比赛便开始。表演者都是自愿上台,都很年轻,大学生吧,主持人把他们都喚作诗人。我想起最近参与某大学中文系的朗诵活动,讲师对我诉苦,得威逼利诱同学才肯勉强上台,表演也是敷衍了事,完全不像这里的学生般精神抖擞。
表演的作品必须是个人创作的,主题是“爱”,大家创作的内容从性、爱情、同性恋到大爱,十分开阔。因为都在表演自己的作品,台上的“诗人”们分外投入、自然,和那些在中文教育环境“千锤百炼”被操练出来的表演者截然不同。他们就像在说自己的故事,听众细心聆听,共鸣处弹指呼应。主持人事先交待莫让鼓掌的声浪影响表演,中间若要表示鼓励,弹指就好,於是从头到尾弹指声不断。当中澳洲诗人William还善于鼓动观众,我第一次见识即兴群朗,William以手势巧妙的引导观众加入朗诵,全体热情参与,真像流行歌手的演唱会。
其他评委也是大学生,打分数通常在7分以上,算是同学间互相鼓励吧。我对新诗创作有我的要求,有几位诗人虽然表演出色,但文章真的不能算诗,于是我打了超低分。William刚好坐在我前面,惊讶的回头瞪我,问为什么。我说因为诗烂,他却说朗诵诗没有绝对的好坏,不过还是尊重我的意见。后来我一直打最低分的那位Michelle,得了第一名。
让我觉得震撼而失眠的,是因为觉得十年来我们在诗歌这件事,似乎没有完全做对事情。KL Poetry Slam和华文中学、大学的诗歌活动很不一样,我们的学生都习惯朗诵成名诗人的诗作,那本不是问题,我只是发现在英文世界里的他们发展得更全面。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创作具一定信心,才敢在大众面前发表。这信心从何而来?必是平日环境的栽培和本身的努力。这群学生不是为了比赛才特别准备的,从他们创作的内容和成熟的技巧明显看出平日都在写,并非偶而为之 。
英文教育并非主流,华社投入中文教育的资源绝不亚于英文。但我们的学生在创作吗?敢在台上呈现吗?要怎样才能去到那个层次呢?我没有答案,暂时。
2016.07.11 刊于中国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