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叫我老师

别叫我老师

受邀,年轻听众很自然叫我“周老师”。我常对大家说,叫我若鹏就好,不要叫我老师。我不是什么专家,比我强的人太多太多,我只是分享一些浅薄的经验罢了。

这不叫谦虚,充其量只是老实 — 老实懒惰。你叫我老师,我就多了一重责任,仿佛必须把你教懂,资讯必须完全正确,必须正正经经为人师表…… 而我只想轻轻松松说故事,下台以后多交几个平辈朋友。你叫我老师,就很难这样。

称呼、头衔是有魔力的,这是的力量。你怎么称呼一个人,隐含的意思能塑造他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和你的关系。比方说,不久前我办文学活动时召集了几个年轻文友,后来他们都叫我“老大”,听着听着,我还真以为自己是老大,办什么活动都想关照他们一下。其实他们才华横溢,哪里需要我关照。也许他们只是随口叫罢了,但责任我很自然就扛起来。

我在口才班只讲过一堂课,学员称呼我老师,后来再邀我讲课时,我费了很大力气才说服自己拒绝。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传知,他们邀请我,我“应该”要到,可是我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其他该做的。就算是随便称呼,也会有影响的,比如小贩叫你“靓仔”,你明知假的也会爽一下(这自爽的时间会随年龄增长而延长)。


正式头衔影响更大。比如拿督,身边有人受封以后鼻子突然高了,朋友圈大换血,本来称兄道弟的,通通不以为伍。也有的人非常在意这些称呼,你漏了“博士”、“教授”,他就不高兴。对我来说,这些都是累赘的事啊。

“老师”这称呼普遍起来,相信是因为那些选秀节目,称呼评委为 “先生”、“女士”似乎太见外,直呼其名又不太尊重,“老师”变成恰好到处的缓冲。我的标准比较传统,专业执教者是老师,学有专精者是老师,我嘛肯定不合格。

这称呼还有一个大毛病。有的人自诩“老师”,对“学生”竟然有所要求起来,任意使唤。我曾经认识这样的所谓“老师”,被使唤多次以后,觉得十分恶心。我不希望自己不知不觉变成如此恶心的人,所以还是别叫我老师。

我的名字很好听,叫我“若鹏”就OK。有个中学生还叫我“小周”呢,这样不是很亲切吗?

 

2016.04.04 刊于中国报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