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协后浪,加油!
我们乐坛的新人十之八九“还”不太行。也许歌唱得好(也许有的没有很好),但是作为艺人,娱乐能力商欠。我强调“还”不太行,因为假以时日仍能磨练成器。(要讲好话鼓励鼓励) 从娱协新人音乐会谈起。
首先,那不是音乐会,是尖叫会,去看的人多于去听的人。所以表演者应该一早认清,这比较像综艺节目,主持人会出怪题目,比如用乐器表达心情、用指定道具表演一首歌,大多新人的反应只有看着热闹,但不会惊喜。我们都在看台湾综艺,一看就知高低。
我联想起美国真人秀Last Comic Standing,有一集就是这样:主持人限定在商场就地取材,限时准备,用百货演脱口秀。马来西亚的Actorlympics也有类似环节,众谐星从大箱子抽取道具,拿到什么就演什么笑话。娱协新人还没有培养成这样的能力。能力何来?就在平日观察、吸收、消化、学习,尤其音乐以外的事物;并累积表演经验,自会建立舞台信心。
他们不是歌手吗?会唱就好,需要很会讲话吗?非常需要。音乐只是表演一部分,歌唱得还可以的人太多了,和观众说话沟通才能更凸显表演者的个性,加深印象。如果能有自己的专场,节目、歌迷都在掌控内,也许专心把歌唱好就行,比如你去看男高音岑大伟,不会期待他说太多话。但试想象周华健、李宗盛的演唱会,如果把说话的部分移除,整体表演就苍白了。歌手更多时候是在商演、娱乐活动演出,说话和内涵更为重要。
临场反应表现不佳就算了,能预先准备的环节也表现平平,就难以原谅。几十个新人台上较劲,看不出谁有脱颖而出的企图。主办单位安排相当公平,大家出场的时间相若,都能唱几段歌、说几句话。节目安排受限啊,能使什么绝招?舞步难道不能下功夫?肢体语言难道不能加强?台词难道不能更逗趣?看有没有心要出位罢了。
当每个人都表现平庸,稍有作为就轻易成为记者报导的亮点。薛炳进即席创作歌曲,本来平平,但其他人更无奇,便也受报章瞩目了。这故事教训你什么,新人们?你只要下多一点点、一点点的功夫,就能轻易超越平庸的同侪(有的连中文都不行,但不懂中文也可以是特色啊)。可是你没有这么做,为什么?
看前辈林宇中、戴佩妮等演唱,感觉就不同了。短短三五分钟,台风稳健,走位把三面观众通通照顾到,肢体表情从收到放,层次分明,个人谈吐也风趣自然。这些都是磨练出来的,假以时日,这些新人总有几个也会升级成全面的表演者,多看多听多学多记多唱多说多演,努力而已。
其他的,我先说拜拜,不送。
2015.06.15刊于中国报《杂乱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