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有病
那篇《卡通有病》,本是消遣文章,只想“得啖笑”,竟引来谩骂连连,始料不及。我写小说、诗歌、散文,写政治、华教、生活,都不比我批评小叮当引来的回响。这社会怎么了?
最简单的推论是,那些“身边”的事情关心者不多,而碰到“切身”的卡通、动漫就不行了,非要口诛笔伐不可。然情绪宣泄居多,不外说漫画也有好的、叫我闭嘴等等。偶有以理服人的,感激赐教,其他的,真叫人没力。
以前发表文章是单向的,作者很少直接知道读者反应。部落格刚开始盛行时,那是脸书时代之前,读者留言还是经过深思,写得谨慎,批评以理,还能辩论一番。而如今似乎不同了,情绪的文字直接键入,错别字不管,连标点符号也省下,还能如何据理辩论呢?
我在上届大选发现这现象,姑且称它为“二位元思考症候群”,所有事情只能有A或B两种诠释,或因为A所以B。当时遇到一位朋友的朋友,叫艾美莉,年约三十,她说:“你还找得到吃吗?如果找到,何必多生枝节,那就维持现状。”
有得吃,所以,维持现状。
公义、廉洁、效益、未来,通通不考虑,但那至少还有现实的考量:有得吃,而在我脸书、部落上谩骂的读者,他们的模式只是:
我不爽你,所以,骂你。
从情绪出发,以情绪结束,没有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事情,没有抽丝剥茧地分析,自也无从辩论。我猜有的人甚至只看标题,完全没读内容。这不只无趣,还令人担忧。如果他们在网路以外的现实世界也一样缺乏深度思考,持續不提升就恐怕会變成新一批艾美莉。撇开政治不谈,人民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对人文发展肯定无益。
如何深度思考?我们来谈谈逻辑。我观察到大部分动漫迷留言粗鄙,于是下结论说动漫使人粗鄙。对吗?这当然不对,好比说80%的罪犯都是喝奶粉长大的,所以奶粉使人犯罪。这当然不对,还有许多周边因素,比如文章刺激情绪、网路使用习惯、教育背景等等,试读彼特圣吉的《第五项修炼》里谈到的系统思考。
不过,也许和深度思考没有关系。潘永强写《李光耀不如蒋经国》,是很理性的分析文章了,读者应该很成熟,回应中不乏理据十足的见解,然而仍不乏情绪化的谩骂。或许无关年龄老少、经验深浅,而是网路的使用习惯,大家想到什么说什么,不必深究,更无须负责。依旧是“我不爽你,所以,骂你”的二位元模式。
作者花多少时间写好一篇文章,批评者花多少时间骂两句话。如果要在网路发表文章,作者得练好“耳边风”的功夫,过滤回应。值得听就听,那些无理谩骂,还是视若无睹、听而不闻吧,不然真的会短命。
2015.04.06刊于中国报《杂乱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