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经是科幻的东西

那些曾经是科幻的东西

科技渗透生活,一年里会看到的都是小进步,不会有大跃进。但这些小方便都很有用,反而太大的改变我们才适应不来。比如已经在发生着的可穿戴科技,主要是智能手表,大众不见得完全接受。手表这个简单的东西,因为更多功能而复杂起来,消费者一下子习惯不了。这很正常,像我在公众场合对着手表讲话,像科幻片里的角色,酷是酷,难免觉得别扭。

但智能手表结合语音科技,真的很方便。简单的搜寻,对手表说说便可;看通知、传简讯都不必掏电话,生活步调因此加速。谷歌要把这方便用到智能眼镜,连看手表都不必,原好像是很自然的发展,却暂时“收皮”,想来消费者不太适应全天候把荧幕挂在眼前。况且穿戴物品尤其讲究美观,“眼挑针”般肿一块的眼睛谁要戴?

谷歌眼镜刚收,微软就推出HoloLens,佳评如潮,透过眼镜把“全息图”(Hologram)加入实体世界。比如你要装饰客厅,可真实的空间里“搬动”虚拟的摆设品、家具;汽车技师能远距教你换电池,你不只看见视像,他还能画箭头指向相关零件;当然还能玩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游戏,比如在房间里追打怪兽,看怪兽从床上跳到梳妆台。HoloLens体积不算方便,有用到才戴上,不像谷歌眼镜让使用者每时每刻戴着。据报导HoloLens今年就可面市了。


3D打印机开始在售卖了,曾几何时这也是科幻片里的东西。这打印机可不是打印文件,而是“打印”立体物件,根据你的模型图档,把原料一层一层建构起来,最便宜的3D打印机还不到两千令吉。这有什么用呢?你可以下载现成图档,自己修改,打印模型、工具、厨具、玩具、摆设品等等,甚至曾有人3D打印技术建房子。目前倍受争议的是打印枪械,而且还真能发射子弹,引发的和法律问题十分复杂。

慢慢、慢慢爬入生活的科技还有物联网,未来的各种物件都可能内置晶片、感应器变成智能物件,通过无线网路互相连接,这是巨大的改变。能遥控是必然,更有趣的是物件之间能互相联络、合作。比如早上床知道你醒来了,热水器准备好让你冲凉,咖啡机准备好咖啡,出门以后灯自动熄灭。若干年后,你的车子能自动把你载到购物中心,每个停车位不只知道自己有没有被占用,还能告诉你的车子最靠近的空位在哪里,自动泊车。但要购置这些智能系统,投资必然庞大,所以短期内还看不到。物联网还有更大的用途,比如全天候侦测状况,一有异样立刻通知医院救援。物联网科技还能帮助节省资源,比如自动贩卖机待货品卖完了才通知补货,就不必天天派人检查。垃圾桶满了才通知清理,市政局就可以节省人力(除非劳力便宜)。发电网能和家电沟通,何时使用能源最便宜有效率。

我也期许科技真如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所说,会“消失”,意思是变成空气般必然,我们不会特别注意它。到那个境界,我们是不是就能把心思都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呢?

 

2015.02.05刊于星洲《岁月有声》

喜欢吗?请帮忙分享!

周若鹏

更多好内容,请关注我的社媒:

订阅电子报:

喜欢这篇文章吗?
请我喝杯咖啡,买一本《杂乱有章》
(版税其实不够买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