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飞机歌和冰山曲
谈影视作品,媒介已不能局限于电视和电影。像Youtube、Vimeo这类视频网站已成气候,而且颠覆传统媒体。过去的影视作品,无论广告、电视剧、电影,在播出之前多少经过审核,确保品质,然而在这样的机制下烂作品还是很多。Youtube完全不作筛选,每个人都可以是电视台,品质参差尤其可怖。比如黄明志那些情绪暴涨的东西,谁堵得住?
发表者往往借助情绪推动流行,流行的未必是好东西,最怕观众照单全收。像最近看到就MH370事件“创作”的歌曲《马航去的地方》,本地视频分享累积播放次数逾十万(中国的原创官网还不到两万),网友还频频说感人,让我气结。单看歌名就有问题,马航的一架飞机出事,并不是所有飞机,更不是整家马航公司。作词人叫Shirley,写中文歌词,却连中文名字也不示人,是什么意思呢?
歌词直白,平平无奇,副歌偶有精彩处,说希望马航去的地方“鱼儿飞上苍穹 云朵架起彩虹”,甚有诗意,但那是说飞机飞去天堂了?这个时候,恰当吗?后来写“星星化为玉琼”,“玉琼”是“北斗第二星天璿的美称”,当中有语病,怎么每颗星子都变成同一颗了?到“希望生命穿越时空”,大概就是说快点投胎转世去吧?这恰当吗?大多观众大脑只吸收到纪念MH370事件的讯息,不会挑剔,烂文字不经过滤直接进驻潜意识。
当然,Youtube的传播力,也让较好的东西浮出来。像电影Frozen的主题曲Let It Go,居然有中国网友“棉里”尝试“翻译”成文言文,歌名《如释冰》,还配上电影情节做成音乐视频。我不熟悉古文,偶有佳句难成佳构,但还是可以抽几句分享:
The snow glows white on the mountain tonight
Not a footprint to be seen
霜辄夜白,日暮尽苍生远。
独游偶影江水寒。
其实说“翻译”是不精确的,作者显然无意完全依循英文原意,而是取其意境再创作。如果直译,华文是“今夜山上雪泛白光 一个脚印也没看见”。而文言版的浓度却高很多,不止孤独的意思以“苍生远”和“独游偶影”带出来,还用“日暮尽”“江水寒”的意境强调萧瑟的感觉。再看:
The wind is howling like this swirling storm inside
风掣千刃,寒啸千载,慰我心安。
英文已经很优美了:“风啸如心中回旋的风暴”,但华文更棒,除了具体把寒风形容为千把刀刃,还呼啸千年,跨越时空。但这样如何“慰我心安”就说不通。
到副歌中英深广度相距越来越远,像“Let It Go”,华文发展成“我如风 任去留”、“我如虹 任天阔”,英文的意思是放手、任性,华文用上比喻,说的却是潇洒、豪情。
Here I stand and here I’ll stay
Let the storm rage on
驾寒宫,划地为楼,
不惧风萧索。
在动画里头唱到这里,主角正把冰堡变出来。文字不是没有瑕疵,作者也许想用动词“驾”让场景生动,但”广寒宫”乃指月亮,如何能驾?“划地为楼”也说不通,源自”划地为牢”。再取一例:
当然也必须谈到最有力的末句:
The cold never bothered me anyway
唯我,敢挑只身赴寒流。
英文潇洒:“我才不怕冷”,华文坚毅:“只有我敢挑战寒流”。这事“只有”我能做,也许还是害怕,但那就是勇气。
整体读来,就算华文的意境是据英文延伸,但中西文化的差异自然流露。原词表达的是释放自我,不理会旁人眼光,个人主义鲜明。华文却是处处透露着和现实对抗的精神,孤独是因为原则有所坚持,拒绝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而非单纯的我行我素。《如释冰》作者有意无意把中华精神体现文中,马来文常说“语言是民族的灵魂”,果然。
《如释冰》网上疯传,远胜那首马航曲,所幸许多观众的品味还是有一定水准,自然把垃圾过滤掉。
2014.09.02 刊于星洲中文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