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ng Fu Panda里的中华文化符号
所谓文化符号,即是让人一看便联想起族群的标志,以及其蕴含的丰富内容,包括历史、生活、智慧等等。我们生活于中华文化中,不会特别留意,但那些以西方观众为目标市场的电影,如果谈到中国,便常用文化符号作为素材,方便观众辨识。中华文化最为人熟悉的符号有哪些?网上充斥许多不可靠的“评选”,说出自美国《新闻周刊》云云,都找不到原来的出处。但是诸如汉语、北京故宫、长城、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熊猫等等,都的确是熟为人知的标志。你看电影里用上什么素材就知道了,比什么评选都可靠。
Kung Fu Panda是绝佳范例,熊猫阿宝结合功夫,便是绝妙的武侠角色。好莱坞近年对东方文化的认识加深,可见功课做得够,电影里的虎、蛇、鹤都是少林五形拳所模拟的动物,另两种本来是豹和龙,但虎、豹的形貌和特质太相似,两者都用难免角色重复;龙则是虚构的,和其他动物搭不上。于是,电影以螳螂和猴子取代两者,向螳螂拳和猴拳致敬。观众觉得动物很可爱之余,可有意识到中华武术独特的文化内涵?古人从观察自然界领悟生活和技艺的道理,像孙子兵法用水的特质来说用兵:“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應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武术里的象形拳则模拟动物的形象和动作,取其长处融入拳理,是其特色。中已有“熊经鸟伸”的养生术,后来成为太极拳里的动作(我练过熊经,还没变鸟就半途而废)。此外还有华佗的“五禽戏”,模拟虎、鹿、熊、猿、鸟。
除了象形拳还有其他例子,像五行拳含五行生剋的道理、八卦掌以易经八卦为理论基础,都蕴含中华文化的哲思。正因为内容如此丰厚,才能延伸出武侠世界宽广的想象,像《卧虎藏龙》等引人入胜的电影也就源源不断。李连杰在The One里一人分饰正邪两角,以两种不同的拳法表达两人的个性,邪者用爆发力猛的形意拳,正者用的是步法灵活的八卦掌,暗喻本性和平、无意冲突。
熊猫阿宝要成为传说中的”龙战士”。华人自称“龙的传人”,“龙”固然是鲜明的文化符号,但依我观察,美国的朋友并不熟悉中国的龙。龙,英文是 Dragon,但西方的龙也叫Dragon,是邪恶丶暴戾的,不似中国的祥瑞。西方人先入为主,电影世界容不下另一类Dragon。
后来阿宝怎样变成龙战士呢?他发现鹅老豆秘密的独门食谱居然不存在,只要你相信它好吃,它就好吃,当下阿宝就顿悟了。东西方处理师徒关系和学习过程都不一样,Million Dollar Baby里奇连依士活的角色收徒弟以后,就一板一眼的倾囊相授;但Karate Kid 2里的成龙只叫徒弟穿衣脱衣挂衣服,始终不说明原由,最后徒弟才突然发现苦练的穿衣功夫居然能用于搏击。(在中国拍摄,少不免要拍一段万里长城上练武的片段,因为长城又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化符号。)除了凸显中国人取诸生活的智慧,也体现东方着重自力的觉悟,学习到了某个关口,要更上一层楼就不能只靠技术上的进步,而必须经过内在的修炼寻求突破,而顿悟以后的进步是跳跃的,不是渐进的 — 像当头棒喝,这都是禅宗的方式。
当然外国文化也有其符号,比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英国的莎士比亚、法国的卢浮宫等等。看到自由女神会联想起自由平等,莎士比亚让人赞叹文学的优美,卢浮宫让人想起西方的艺术。那么,马来西亚有没有自己的文化符号?双峰塔吗?椰浆饭吗?该联想起些什么呢?
2014.08.05 刊于星洲日报中文大观园